据环球网报道,群众关心的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来了。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称,猪肉价格和鲜菜价格的上涨需求量大是一方面,还有不久前突发汛情的这一层原因在其中,这次因恶劣天气导致的汛情不仅仅带来了财产损失,更是对陆路运输线路的一次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付凌晖表示,今年七月份的整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整体有所上涨,该指数表现的是一段时间内居民消费的“账单”,反应的是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而整体上涨的原因主要就是食品价格同比增长了13.2%,占据了全部涨幅的99.3%。而在物价增长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就是猪肉和鲜菜价格,鲜菜的增幅大概在7.9%,猪肉则惊人地超过了85%。统计显示,由于去年的猪肉产能受到了影响,因此本身的供应就相应收紧。今年疫情复工复产后,人们的“报复性消费”,更是导致猪肉需求暴增。不巧的是,赶上了汛情使得生产和调运受到了影响。

以上综合因素的叠加下,猪肉价格才有了这样惊人的增长,鲜菜自然也是如此。不过付凌晖同时也表示,长期来看生猪的总体产能是在逐渐上升的,因此猪肉价格会保持一段时间,但不会长期高价。反观鲜菜本身就“量大管饱”,运输导致的价格轻微波动能很快调整回来。除此以外,中国本身的粮食储备量就相当多,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各种情况也有相应的供应措施,比如疫情期间疫区的食品供给就受到了统一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疫情之下的服务业受损较为严重,由于竞争压力巨大,因此各行业的服务价格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涨幅。随着汛情的结束,除了部分进口行业外,绝大部分的企业应该都会慢慢回到正常价格。同样的还有工业消费品,进出口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工业消费品未来一段时间应该会随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变动而相应调整产能,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较大,目前价格的同比下降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总体来说,由于中国本身的需求量就相当大,而进口的替代肉制品,比如牛羊等甚至于海产品的检验检疫又相对严格,人们对于猪肉的消费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还会保持高位,不过产量依然还在稳步提升中。中国已经在粮食上可以实现规划下的自给自足,因此完全不用担心价格上涨是因为存量不够等等的说法,这次的涨幅只是因为2020年这个“极端”年份下的各种“极端”问题。根据付凌晖的说法,在所有的食品价格中,占据大头的还是粮食,而中国的粮食保持了数年来的稳定增产,屡创新高。而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大和技术的发展进步,今年全年的粮食稳定还是可以保障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其他种类的国产肉类其实也是可以替代食用的,并不一定要局限在猪肉上,毕竟猪肉相对而言的脂肪含量较高,长期隔离和“宅家”后大量消费猪肉对于“长膘”也是显而易见的。鸡肉甚至是部分鱼肉相对而言的脂肪含量就较少,比较适合习惯了不运动的人群,根据市场供给和价格来改变相应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也是快速适应这个不断变化、“意外”频发的新时代的生活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