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音乐牧童

8岁童星,少年老成般在全民歌手大赛上点评爷爷、叔叔辈的参赛选手,有点可笑。无论从人生阅历还是专业技术的角度来看,8岁童星被冠以评委,都是件近乎荒唐之事。

面对来自社会的诸多质疑,其经纪人振振有词:有人觉得很多东西孩子不懂,一些有代表作的歌手也提出反对意见。那我想问那些人,他们有孩子出名吗?

如此回应,其底层逻辑就是谁出名,谁就可以当评委。

显然,常识在刻奇面前,不堪一击。

我们都知道,任何专业性赛事,对评委的考量是以其所在领域的专业性为主。一个8岁的娃,即便天赋异禀,但在相应领域的专业性上,必然没啥优势可言。如果是校园内同年龄段赛事自娱自乐,客串下评委博个乐子,也就算了,现如今到社会上的全民赛事中任评委,自然“德”不配位。

这应该也不是娃的本意,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也许是主办方的故意为之。

网络时代,追求的是“眼球”经济。对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歌手大赛,权威性、严肃性可以束之高阁,他们不过就是想追求一下娱乐性、传播性。

把8岁童星列入评委,用稚嫩点评成熟,这种反差是极其强烈的,很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质疑。事实上,这本身就是他们喜闻乐见的盘面,他们也确实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只是用这种手段搏来的热度,于赛事本身而言,又有何意义?

在一个流量主宰商业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剑走偏锋,但终究需要存有普遍认同的底线意识。不是所有的出位手段都可暗自窃喜,公序良俗的遵循应该放在第一位。

国家广电总局曾发布过《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禁止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其目的无非是扼制童星过度商业化、成人化和娱乐化的不良习气。

什么时候全国青歌赛能启用8岁娃当评委,那经纪人反驳:“你们有孩子出名吗?”才足够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