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很多人被逼无奈上了“梁山”,当起了土匪。在东北,就有许多这样的人,其中便包括张作霖和杜立三。

杜立三因为在辽西势力盘根错节,而且老是跟清朝对着干,就被清朝列为“一号通缉犯”,还给他起了个名号——“辽西巨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立三是认识张作霖的,两人甚至还成了拜把兄弟。只不过,张作霖比杜立三是强上不少。因为势力太大,清朝没办法把张作霖一锅端,也就采取了招抚措施。从此,张作霖成功洗白,成奉天督军。既然成了“皇家人”,就得为皇家办事,所以张作霖和杜立三这两个土匪头子开始了对决。

我们先说说杜立三其人。

杜立三出生于1880年,比张作霖小上五岁。早年间,杜立三就展示了非凡能力。话说他老爸名为杜宝增,有个叔叔叫杜宝兴。他们哥几个都是土匪,不过杜宝兴为了升官发财,不惜把哥哥出卖,导致杜宝增惨死。

之后,杜宝兴又打算卖掉杜宝增的妻子,这事被16岁的杜立三知道了。人人都说出名要趁早,杜立三年仅16岁就和几个兄弟把叔叔抓住,并当场处决。

杜立三这一出,算是打响了名号,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前来投靠。从此,杜立三彻底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土匪。

不过,杜立三也不是一并把那些人都收了,还得经过些考验。前来入伙的人,必须在十几米、几十米(当然具体距离存疑)外顶个鸡蛋,然后由神枪手杜立三来打。当然,杜立三很少失手。不过,很多心理素质差的人,那就从此和这世界说了再见。

慢慢地,杜立三的队伍发展到几千人之众。而又因为他甄选严格,手底下素质也算不错。后来,他自称“马上皇帝”。也确实,论打游击战,在辽西没几个干得过杜立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日本人和沙俄打了一场仗。沙俄趁着当时清朝软弱无力,就企图入侵东北,当然日本人是不同意的。而且,当时沙俄的扩张也威胁到杜立三的势力,所以杜立三算是被迫拿起枪对抗沙俄军队。

因为杜立三枪法极准,而且和手底下人都是神出鬼没,一时之间成为沙俄的眼中钉。

在这个时候,有着共同目标的日本人和杜立三走在了一起。杜立三的土匪队伍虽然不是什么正规部队,但给沙俄军队带来点麻烦倒是可以的。

久而久之,杜立三有了个名号——“包打洋人“。

不过毕竟,杜立三和当地政府的心不是齐的,时刻威胁着当地官府的统治。所以,清朝官员不得不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麻烦。

当时,清朝的军队那是派了一批又一批,但是谁叫人家是山大王呢?居住地地形复杂,而且还人多势众,搞得清军每次都铩羽。

当时的东北总督是徐世昌,他想了个法子,派同是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去解决杜立三。

可是,虽然都是土匪出身,张作霖也清楚,要是硬攻杜立三,恐怕会两败俱伤。因为杜立三的人确实多,地道、碉堡什么的也多。

那硬的不行,便来软的。张作霖认为,可以将杜立三诱杀,也就是假装招抚,实则将其暗杀。

于是,张作霖给杜立三写了封信,大意就是说现在我升官发财了,也没忘记兄弟,打算拉你一起干,而且这职位比我还高……

张作霖编起胡话来,那是有板有眼,可是还是被杜立三的家人识破。杜立三的母亲、兄弟朋友都认为张作霖没安什么好心,这就是妥妥的鸿门宴啊。

就这样,杜立三没去。

张作霖想着,这样确实太直接,那不如从他的身边人下手。接着,张作霖找到了他的同宗叔父杜泮林。为什么找他呢?杜泮林是个秀才,从小就接受了儒家思想,那“君君臣臣“可是死死地刻在他脑子里。而打小,杜立三就特别喜欢听杜泮林讲侠义故事,杜立三有点问题也经常向杜泮林请教。总而言之, 杜立三对杜泮林很尊敬。

张作霖找到杜泮林后,那是一板一眼地给他分析利弊,说是杜立三在山野里混毕竟不是什么正经职业,现在朝廷招安许他以高官厚禄,且有我这个结伴兄弟保证,以后他定是人中豪杰。

再次之,徐总督已经准备好部队围剿了。如果杜立三不接受招安,那可没什么好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瞅着杜泮林还有点犹豫,张作霖干脆跪下拜杜泮林为义父,口口声声说着以后有什么事都来找他。

杜泮林看张作霖那么有诚意也就答应了。

接着,杜泮林给杜立三写了封信。因为是叔父亲笔写的,杜立三十分重视。虽然半信半疑,但想着怎么都要见叔父一趟。

不过,杜立三毕竟在江湖上混了那么多年,该布置的还得布置,该防的还是得防。

所以,他就安排了数十个哨兵侦察情况,自己带了精心挑选的十几个人去见杜泮林。

张作霖也没闲着,派张景惠断了杜立三的后路,并且随时准备端了杜立三的老窝。

杜立三见到杜泮林后,还是有点顾虑,紧紧地握着手枪。张作霖其实也有点心虚,不过还是故作镇定,和兄弟张作相配合演出,说为了安全还是让杜立三手下人在外面等着。

杜立三怀疑了一下,还是听叔父的话进去了。

可这一进就再也没出来。

杜立三死后,张景惠把杜立三的老窝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