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或者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早年的生活其实很不如意,自道光十二年(1832年)20岁中举人后,接下来的6年中,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虽如此,但他一直胸怀大志,他的朋友圈里面有“陶澍,林则徐,胡林翼”等,都是当时或者将来的封疆大吏,对他很是推崇。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作为一个举人,他并不能享受特殊待遇,如无意外,很可能会就此终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在他等了20年后,咸丰二年(1852年),他被聘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师爷,此时太平军已经包围了长沙,左宗棠日夜筹划守城,终于使长沙城转危为安,围城三个月后太平军主动撤走。左宗棠展示了非凡的才干,终于要出头了。咸丰三年,张亮基转为山东巡抚,左宗棠却不愿随同前往,返回家乡。但金子总是发光的。咸丰四年(1854年)4月,还是由于太平军的威胁,湖南巡抚骆秉章力邀左宗棠出山当他的幕僚。这一次,左宗棠任职长达6年之久。当时湖南境内很不太平,左宗棠尽心竭力,辅佐骆秉章“内清四境”、“外援五省”,取得很大的成功。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由于左宗棠工作实在出色,因此有“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的说法。

倒霉的樊总兵

由于“左师爷”的威望实在是很高,他在骆秉章幕府的那几年,巡抚之下的文武官员,见到他一般都得请安,但凡事总有例外。有一次,永州镇总兵樊燮向骆秉章汇报工作,骆秉章让他再见见左师爷。不清楚两人是否第一次见面,樊总兵就见了左师爷后,没有请安。左师爷很生气,说“武将见了我,没有不请安的!”。樊总兵也不甘示弱,说:“朝廷从没有武官要向师爷行礼的规矩,武官虽轻,我怎么说也是正经的二三品官! ”。这句话夹枪带棒,讽刺左宗棠只是举人出身。左师爷大怒,抬脚就想踹他,并大骂:“王八蛋,滚出去!”。最后樊总兵被革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燮京控

樊燮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咸丰九年(1859年) 一纸诉状告到都察院,咸丰皇帝下令严查左宗棠,在密谕称:“左某如有不法情事,即行就地正法!”。左宗棠的生命岌岌可危。这时候他的好友胡林翼,郭嵩焘对他积极展开营救。

郭嵩焘前几年曾经在南书房行走,现在则被皇帝派到了天津僧格林沁处。为了营救左宗棠,他找到了昔日同僚,现在仍然在南书房行走的大理寺少卿潘祖荫,请他代为呈递奏折。潘祖荫本来和左宗棠没什么交情,但看了郭嵩焘的折子后,深感郭嵩焘说得没错,左宗棠对湖南太重要了。于是自己和郭嵩焘一起又把折子斟酌了一下,强调:“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咸丰皇帝读了奏折,也觉得左宗棠是个人才,有心网开一面。出于谨慎,他又征求了肃顺的意见。肃顺也很欣赏左宗棠,对皇帝说人才难得。于是咸丰皇帝下了决心,不仅没有处罚左宗棠,反而赏给他四品京堂候补的官衔,让他跟着曾国藩做事(襄办军务)。而樊总兵很不幸,被罚回家当老百姓了。

樊总兵为啥回去当老百姓,这个原因后面再说,总之,他很恨左宗棠。但是恨归恨,他拿左宗棠没有办法。俗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左宗棠是举人出身,所以他规定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要考中进士,在功名上压倒左宗棠。为了激励儿子,他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木牌,并命名为“洗辱牌”。还命令两个儿子身穿女装:“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后来长子不幸早逝,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焚烧洗辱牌以告慰当时已作古的樊燮。据说在恩施樊家老宅的读书楼的墙壁上,还有“左宗棠可杀”的字样。樊增祥后来最高做到护理两江总督,一生经历了清末和民国时期,是一位高产诗人,留下三万多首诗,还有不少其它著作,在清末民初的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燮为什么要告左宗棠

樊燮告左宗棠,倒不完全是因为左宗棠骂过他,而是有比较复杂的原因。前文说到,樊总兵被革职了。革职这个事情,其实不怪左宗棠,而是樊总兵自己不争气。据说樊总兵贪钱,喝花酒。在永州的时候,有一次碰到太平军围城,知府黄文琛忙得不得了,他还是照常花天酒地。知府大人很生气。等太平军退走后,他带着官印跑到巡抚骆秉章那里,以辞职相威胁,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樊燮也跑到骆秉章这里来为自己辩解,骆秉章让他找左宗棠,于是就发生了前文的故事。

鉴于樊总兵的表现确实是不好,咸丰八年年底,骆秉章趁着进京面见皇帝的机会参了樊燮一本,当然,这个折子是左宗棠写的。回湖南后,又派人查樊燮挪用公款的证据,自然一查一个准。就这样,樊总兵被革职回老家了。樊燮搞不定骆秉章,就恨起左宗棠来。骆秉章的折子是左宗棠写的,这在湖南是公开的秘密,再加上之前两人的过节,以及和知府黄文琛的矛盾(贪污查账肯定和黄文琛有关),所以樊燮就状告永州知府黄文琛和左宗棠一起合谋陷害他。这就是樊燮京控。

左宗棠的朋友圈

左宗棠在湖南以一介布衣凌驾于众多官员之上,早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这些人就暗地支持樊燮。而樊燮本人则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人,官文也受到了鼓动,参了左宗棠一本,说左宗棠是劣幕,还越权干政。由于官文的加入,使得左宗棠的处境很危险。这个时候,左宗棠强大的人脉关系体现出来了。

官文的两个名义上的下属,湖南巡抚骆秉章,湖北巡抚胡林翼都上奏章力保左宗棠,督抚不和,官文估计很丢面子。但这两个人一个是左宗棠的“东家”(骆秉章),一个和左宗棠有八竿子打得着关系(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左宗棠和陶澍是亲家。),皇帝并不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胡林翼拿了3000两银子请郭嵩焘在京城活动,郭嵩焘也是左宗棠的姻亲,左的侄子是郭的女婿。郭嵩焘先通过同乡王运的关系找到肃顺,肃顺表示他可以帮忙,但由于他是满人,皇帝近臣,直接说话不太好,还需要找一个汉臣来保奏,这样“内外夹攻”,效果才好。于是郭嵩焘找到了潘祖荫,这两人曾在南书房做过同事,关系不错,目前潘祖荫还在南书房。据说郭嵩焘还从胡林翼给的3000两银子的活动经费里拿出300两给潘祖荫,当跑腿费。人情加银子面前,潘祖荫不好拒绝,再加上左宗棠确实身负大才,所以潘祖荫也愿意帮这个忙。

这还不算完,曾国藩本人也很欣赏左宗棠,所以曾大人后来也上了个奏折拉了左宗棠一把,肃顺也送了个顺水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皇帝一看,这么多人保左宗棠,他也有心玉成此事,但他也要顾及湖广总督官文的面子。于是,他把这些奏折都转给了官文。作为官场老油条,官文自然懂皇帝的意思。其实就算皇帝不发这些东西来,他也准备放左宗棠一马。胡林翼早就给官文写了一封信,信里直说他和左宗棠有亲戚关系,希望官文不要再追究。而且胡林翼认了官文的一个宠妾做义妹,所以和官文又扯上了亲戚关系,鉴于胡林翼和左宗棠也是亲戚,所以官文“不得不”和左宗棠也做了亲戚。为了避免大水冲了龙王庙,官文准备收手,咸丰皇帝的举动正好让他就坡下驴。

左宗棠自己大概也没意识到,他有这么强大的人脉。事实上,他开始时对这场官司的结局是相当悲观的。他给胡林翼写了封信,信中说:“愿就刑部对质,一夕暴死!”。他准备上京城。胡林翼则劝他不要去,并开始了前文所说的一系列营救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宗棠最终获救,甚至说因祸得福(得以在曾国藩手下工作,成为人生的转折点),与他强大的人脉有非常大的关系。他的朋友圈里面有(按亲疏关系排序):“胡林翼,郭嵩焘,骆秉章,潘祖荫,曾国藩”等,最后还加上被迫扫(胡林翼)码进群的官文,这些人,做了左宗棠坚强的后盾。反观樊燮,朋友圈里面只有官文,但到最后还被官文“取消关注”了,挺悲催的。也难怪樊总兵革职回家后意难平,让儿子们替他争口气,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樊燮京控案除了樊燮本人倒霉外,永州知府黄文琛也被革职了。樊燮还能说是贪财惹的祸,黄知府吃亏在没人保他。胡林翼在给官文的信里除了为左宗棠开脱外,对樊黄二人,说到“此案樊与黄等似无好名声”。这其实就是在暗示官文,左宗棠是动不得的,可以拿剩下的两个人开刀,一个原告一个被告,各打五十大板。相当于大家各让一步。官文妥协了,他看到了左宗棠背后力量的强大。黄知府不幸成了背锅侠,也被夺去官职回家了。

后记

左宗棠的人脉关系不是樊燮和黄文琛能比的。左宗棠之所以有这么丰富的人脉,与他的学识是分不开的。他不过是一介布衣,两江总督陶澍欣赏他的才学,晚年一定要和他做儿女亲家。后来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在逝世的前一年获准回乡养病,他听了胡林翼的推荐,专门经过长沙和左宗棠会面,认为左是天下奇才。其他在文中介绍的各种人物就更不用说了。

唐太宗说:“天下英雄(进士),尽入吾彀中”,宋太祖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宋真宗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可见,读书终是有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