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李子柒将一条制作粽子的短视频发布在油管,被韩国人投诉到下架,据说是因为“江陵端午祭已经被韩国人申遗,而韩国人是不吃粽子的。”虽然最后证实是一场乌龙,但鉴于部分韩国人一向“善于”认领别国文化的“黑历史”,国人最终也忍不住一顿群嘲;无独有偶,今年2月,日本捐赠给中国的口罩外包装上,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让不少人自叹不如,更有好事者拿中国人的网络用语去PK日本人的敬语和古语,再加上自媒体惯用的煽情大法,让我们不得不“自黑式”地怀疑中国在文化传承上做得远不如邻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常常感叹,日本人和韩国人看上去文质彬彬,谦谦有礼,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前不久看过一篇文章,从头到尾扒皮了东亚三国。这位作者认为,虽然中日韩都保留了儒家传统,但日韩两国人可以在任何场合随心所欲地穿和服或韩服,随时能看到各种传统礼仪在现代城市的演绎,跟几百上千年前的中国没啥两样;而中国人虽然也过传统节日,但我们的传统服饰早已从华夏汉服简化到服务员才穿的旗袍,甚至连清代的旗服都不是。因此,中国人保留下来的只是一个表面的结果,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日韩保留的才是真正的精髓,比如日本的茶艺,韩国的祭孔大典。

这篇文章看上去头头是道,让人无从反驳。苦于没有中国外交部F4的硬刚本领,怼得对方哑口无言,我决定放弃正面“嘴仗”。但是,放弃辩驳,不代表默认某些人偷换概念、一叶障目的伎俩。我要做的,并不是给三个国家排个前后顺序,也不想通过贬低其它国家来增加自己国家的光环。我希望带着大家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最熟悉的“自(中)己(国)人”,因为嘴仗赢得了一时,却赢不了人心。只有真正明白、理解了我们的“过去史”,这个问题才能不攻自破,我们才能从心里感叹一句,“原来是这样。”

世上的“原生文明”远不止“四大文明古国”,但留存至今的只有中国文明

并不是所有的古代文明都叫原生文明。

原生文明是指独立起源、没有其它文明的帮扶或干预,完全自成一派、自主发展的文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明都诞生于江河流域,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还有若干大大小小的第一代原生文明。只不过,它们有的被沙漠无情地吞噬,有的被更强大的帝国摧毁,更多的甚至连留名后世的机会都没有。即使是创造了人类灿烂文明的四大古国,也只有中国文明延续至今。

古巴比伦连同它的空中花园在世界版图上早已没了位置;印度和古印度除了名字和地理位置相似,其实并没有什么关联,两者的分界线在于雅利安人的侵入和种姓制度的建立;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古埃及文明,除了留下金字塔和木乃伊,它的文字随着古埃及的灭亡,在整整沉睡了一千五百年后,才被一位法国语言学家破解,现代埃及主要居住的是欧洲人和阿拉伯人的后代。

而中华民族是唯一的从“黄帝”(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民族。我们使用的汉字至少起源于四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创造的文字;我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礼仪源自三千年前的“周公制礼”;孔子的第76代子孙还能寻根溯源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祖;就连“不惹事也不怕事”的中国外交政策都是参考了古代中国的“外交智慧”,武力征服或搞霸权主义远不如“以德服人”、“以礼待人”来得更有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十多年,国内出现了一种“主流”的腔调,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清朝统治以及近现代一系列“反孔”、“批孔”活动后,已经断代、甚至消失。看看我们的周围,好像真的是这样。很多古籍和古迹人间蒸发,开星巴克的古代建筑只留下了空壳,穿汉服的年轻人被视为网红或cosplay……这也是为什么“比起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看上去更像古代中国人。”没错,仅仅是“看上去”更像。中国人的文化传承真不如日韩吗?我认为并不是。

“三问”我们的文化真的“断代”了吗?

一问:中国政府篇

日本疫情初期,即使三心二意的社区隔离和极低的检测率,也不妨碍“漂亮”的数据。可是当奥运会取消后,数据开始暴涨(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随后,眼看赚外国人的钱无望,日本政府又盯上了本国人的钱袋子,启动了一系列“你happy我补助”的经济刺激计划,顺道开放公共娱乐场所,再次引发了8月确诊病例的二次暴涨。虽然中日国情不一样,没有可比性,我们也不应该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但病毒给每个国家的时间是一样的,用结果说话再公平不过,安倍晋三最在乎的可能还是支持率。

其实中国也有刺激经济的政策,但不同的是我们配备了更严格的疫情级别制定、个人健康管控和民众出行指南,以及更灵活的调整措施比如民航的“熔断政策”。

中国抗疫历来有之。古代政府是如何抗疫的呢?也许看完下面几个举措,你会觉得原来这些激动人心的抗疫手段早就有了。

《大明律·吏律·公式》“事应奏不奏”条规定:“若军务、钱粮、选法、制度、刑名、死罪、灾异及事应奏而不奏者,杖八十。”(现代版:问责并罢免抗疫不力的官员)

朝廷将地方官的抗疫表现列入考核指标。“对于因私废公、借机虐民、慵懒畏避的恶吏,一律依法严惩;对于奉公守法、廉能昭著、舍身救民的贤吏,则及时褒扬,以示奖优汰劣,赏罚分明。”(现代版:火线提拔有担当、敢作为的官员,免掉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领导。)

不会 “治水” 的诗人不是一个好官

《大明律》《大清律例》均设有“禁止巫师邪术”条和“造妖书妖言”条,禁止制造及传播妖术、谣言等行为,尤其规定利用谶纬、妖书、妖言惑乱人心者,处以死刑。(现代版:疫情期间散播谣言者,至少拘留5天。)

今年的抗疫,不管是“惊艳”全世界的“基建狂魔”、“封城”内人民的自觉自律、坚决不给别人添麻烦、还是来自城墙外同胞的手足之情和同胞之爱,无不彰显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愈战愈勇的坚韧、“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决心……这些精神,一传承就是5000年。

还能说我们的文化“断代”了吗?

二问:中国人篇

曾经在某论坛里看到一个特别憨憨的留言。一个男生下定决心修身养性,改变自己,于是选择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他买了一堆儒家经典回家阅读,读着读着,居然惊讶地发现,“这还需要学习吗?这讲的就是中国人日常啊!”

所以,传统文化在中国并不是“传承”的问题,而是它本身就“存在”于我们的鲜活世界。虽然我们并不一定能说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但中国人选择了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同胞。要知道在年初,我们连新冠病毒是个什么鬼都没搞清楚。正如一场蒙着眼睛在浓雾里厮杀的战役,我方在明敌方在暗,谁也不能确保胜算;4月国内刚刚松了一口气,中国医护又踏上驰援意大利的征途;7月,香港疫情告急,广东和湖北的医生,面对“港毒”的造谣谩骂,仍然冒险赴港。香港的陈sir巡逻他们入住的酒店时,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香港给你们的比其它国家给你们的待遇差多了,为什么你们还要过来?”

“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为国家做事,到哪里都是一样。”

比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医生的回答毫无惊喜、也不讨喜、甚至略显“嘴拙”,但最配得上这句诗经古语的,正是他们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救人于危难中的医护作风。

还能说中国传统文化“断代”了吗?

三问:中国神话篇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这一点恐怕连我们自己都得承认。可是没有信仰的民族能传承5000年吗?

那我们的信仰,究竟在哪里?

它其实无所不在,藏在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碎碎念里,藏在我们的高考志愿里,藏在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故事里……正是因为这些东西让我们觉得“习以为常”,所以缺乏“仪式感”;正是因为已经融入我们的骨子里,所以我们也不需要“仪式感”;正因为没有“仪式感”,所以我们错以为自己在传承上啥都没干。这就跟我们每天早上习惯了吃鸡蛋馒头喝牛奶豆浆一样,要是哪一天,我们在食物旁边放一个玻璃瓶,插几枝花,那一天的早餐立马变得“不一样”。看出差别了吗?早餐还是同样的早餐,我们只是缺少了 “强调”、“提亮”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这一点日韩就比我们做得好,他们保留了一些完整的古代仪式,看上去确实比我们做得更像古代的中国人。

文化的传承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显性的东西,比如建筑、服饰、典礼等,一种是内在的、根植于灵魂的处事态度和行为准则。显然,中国人丢掉的也许是前者的一部分,却保留了更重要的后者。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中国的神话故事。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他们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钻木取火);面对洪水,我们选择了诺亚方舟,中国人的神话里,他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大禹治水);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愚公移山);一个女孩被大海淹死了,她化作一只鸟复活,想要把海填平(精卫填海);太阳在每个国家的神话里都具有绝对的权威,只有中国人的神话敢于挑战太阳神。有一个人因为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夸父追日);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终于把太阳射下来了(后羿射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勇于抗争、不服输不认命、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就是我们传承了5000年的文化信仰。看懂了这些神话故事,自然对我们的信仰不会感到迷惑。

还能说我们的文化断代了吗?

再来辟个谣

有人认为华夏民族(汉族)多次和其它民族融合,经过5000年的演变,我们传承的不再是正宗的华夏文化,而是多个民族的混杂文化。

错。

首先,中华民族的5000年,确实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岁月静好,没有打仗。

神奇的是,中华民族虽然打过败仗,被外族统治过,但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被“雪藏”、“阉割”过。有一句话说得很形象,“中华民族遇到狮子,打得过就让狮子臣服,让狮子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打不过就臣服于狮子,和狮子共同组成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不管如何融合、分裂,不管由哪个民族来统治中国大地,华夏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再强势的外族文化都难以碾压。

比如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是鲜卑族人,他认为自己是军事上的胜利者,但在文化上却是汉族人的学生。于是他废除了鲜卑语,要求所有官员都学汉语,所有人穿汉服。

说说元朝。说元朝之前,先说一下华夏文明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实在太斯文、太儒雅了。汉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讲礼仪、讲道理,但不是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吃这一套啊。元朝统治以前,即使最强大的唐朝,都无法将吐蕃(西藏)纳入版图。虽然元朝统治者的杀戮并不被认可,但元朝结束了从907年开始长达300多年的多民族混战局面(两宋时期也是多个政权并存,并非全国大一统),而且将政权“交给”明朝时,中国的疆域已扩大了不少。所以,我们经常说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每个民族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并不是课本上的客套话。

对汉族文化冲击力最深,摧毁性最强的应该是满族创建的清朝。也就在这个时候,汉服“没了”。汉服的消失,是几千年来外族对华夏文化最大的“伤害”。但是,满洲人在中华大地统治的270多年里,不但没有让汉族人学会满语,连他们自己都学汉语、讲汉语,最后丢掉了满语。清朝的统治者极度推崇汉文化,他们同样尊孔,同样以“儒学”治国。乾隆皇帝就是汉文化的忠实粉丝,据说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相当于整部《全唐诗》,虽然可读性不怎么样,但汉文化确实“拿下”了这位清朝皇帝的重要选票。

韩国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儒教文化?

不敢完全苟同。

韩剧里,男女主角微微点头、相视一笑,跟长辈一起吃饭喝酒时转身掩面的饮酒状,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汉唐遗风。首先我们得承认,韩国确实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度,只不过他们比较喜欢过度解读孔子他老人家的意思,单方面“加戏”太多。

上个月,韩国22岁的铁人三项女子运动员自杀,原因是长期被教授欺凌,求助无门。在等级制度森严的韩国,“前辈”、“学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时不时对下属连打带骂。比如三星最爱做的事就是让员工下跪,大韩航空的老板娘和太子女,一个用剪刀和脚踹来羞辱员工,一个将机长赶下飞机。

他们直接跟孔子要来了“臣子应向君主尽忠”的那一套,不过他们学一半丢一半,孔子要是穿越到现代,一定不肯背这个锅。“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主要以礼相待,才能换来臣子的忠诚)。这才是孔子关于君臣相处之道的完整意思啊。孔子也从来没表达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之类的愚忠思想,却一直被韩国当作圣旨一样欺负新人、欺凌下属。

写到这里,差不多也要进入尾声了。本来想再多写一点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传承上的对比,但又害怕掉入“为黑而黑”的坑里。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晒命”,而是希望中国人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出处“,不管有矿没矿,都不要轻易贬低自己。在文化传承这件事上,我们真的没有那么不堪。同时,我们也欢迎任何其它国家继续传承、发扬我们的文化。墙内开花,内外皆香才是好的出路。当然,纵使嘴仗千百遍,都不如先做到“正其身”、“诚其意”。

如果讲了这么多,还是无法说服你,那就看看我们身边的年轻人吧!汉服,从10年前被“群嘲”,成了今天被竞相追捧的“潮流”,淘宝里卖得最好的是“国潮”货,90后00后对中国的认同感超过上一辈,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也许你会说,他们把中国文化“带偏了”,可是,一个不与现代文明结合的传统文化,也是走不远的。看看年轻的抗疫医护,看看只有十八九岁的抗洪英雄,他们和你我一样平时都喜欢追剧,喜欢剁手,喜欢逛吃逛吃,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们携带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逆境前行。

所以,关于文化传承这件事,我们只会做得越来越好。

最后的最后,推荐大家阅读前面两篇写周公和孔子的文章。不会解梦的周公,却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整天把“忠”和“孝”挂在嘴边的孔子,却从来都不赞成“愚忠”和“愚孝”。后世人真的误解他们太深了。



闻 驿 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