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是我国的最高荣誉勋章,截至目前共有九位英雄获得,这九位获得者都是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因此才被礼赞最高荣誉。以下是这九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罕见老照片,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些英雄们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弹之父”于敏,,1926年出生于河北宁河,1960年开始氢弹技术的研究,在理论的建立到结构的成型整个过程中都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让我国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升级”。80年代后,于敏院士继续从事二代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核武器技术又一次发展到国际前沿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图为于敏院士年轻时的照片。

“改革先锋”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平顺,22岁开始带领西沟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男女同工同酬,经过她的提议和推动,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宪法。申纪兰老人用一生的时间带领平顺县脱贫攻坚,探索发展改革,并且几十年如一日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图为1954年第一届人代会上,申纪兰(右一)与胡文秀(刘胡兰的母亲)、郭兰英、李辉的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星之父”孙家栋,1929年出生于辽宁复县,1967年开始陆续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工程的总设计负责人,在研制过程中,带领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2003年孙家栋院士被任命为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继续为我国的卫星航天技术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图为1951年孙家栋院士到苏联留学前的照片。

"最美奋斗者"李延年,1928年出生于河北昌黎,17岁参军入伍,参加了解放长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等重大战役,并且多次立功受到嘉奖。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李延年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在一次与美军反攻中,指挥部下数次打退美军的反扑,击伤击毙美军600余人,战后获得“一级英雄”称号。1979年,李延年又参加了边防战斗,为我国国防安全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图为李延年英雄从抗美援朝战场归来时的照片。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名字取自于《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1955年屠呦呦女士进入中科院工作,取得了多项优秀的中药研究成果。1969年屠呦呦女士担任抗疟药研究技术组长,搜集大量资料,开展380多次试验,于1971年成功发掘了青蒿素,2年后又合成了效果好很多的双氢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因此项成果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图为屠呦呦教授年轻时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楷模”张富清,1924年出生于陕西汉中,24岁参加了西北野战军,并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出色完成重要任务,获得军一等功,师一等、二等功,团一等功等荣誉,后来还获得彭德怀元帅的当面嘉奖授勋。张富清老人在2019年获得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图为张富清老人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1960年在湖南安江农校担任教员期间,意外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从此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做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在1973年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1975年又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将水稻的产量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增产做出巨大贡献。图为袁隆平院士年轻时在小麦地里做研究的照片。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1924年出生于广东汕尾,原名黄绍强,15岁改名为黄旭华,1949年从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军管造船处、海运局等单位工作,1958年到北京担任核潜艇副总工程师,1983年被任命为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并且于1988年完成了第一代核潜艇的水下试验,此后开始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技术性人才,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图为1956年黄旭华院士和夫人在上海的合影。

“呼吸病专家”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60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1984年被授予首批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钟南山教授始终在抗疫最前线救死扶伤,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84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一次冲向抗疫一线,为救治病人和我国抗疫工作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图为钟南山院士健身时的照片。

以上九位都是我国国宝级英雄,向他们致敬!

欢迎关注小辫儿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