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辛弃疾最好的词,几乎都是写自己的壮志和军旅生涯的,毕竟那是他的毕生寄托所在。

到中年晚年在家中闲居,刻意作词来消磨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气时,其词的艺术感染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我们从他闲居的词中读到最多的,是一个老人的心酸与无奈,徒劳想要借着山水和平凡的日常生活来让自己忘掉收复中原的梦想,忘掉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

情非真情,事乃常事,又兼之在农村日久,语言逐渐的通俗化,俚语化,就更加显得没有之前的气势雄浑,豪情万丈。

这一点放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是一样,文学的创作本也不是命题作文,而是心中有感而发,当所写的情绪与心中的情绪不统一,是注定写不出来好文章的。

我们一直强调价值观的重要,只有一个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获得更多人的认可。然而价值观是隐藏不了的,一次两次,你可以侥幸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可绝不会长远。

为人,最重要的还是真实,真实的面对自己内心,无论其中埋藏了多少不忍回首的辛酸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其诗境】

今天要欣赏的词,是辛弃疾在闲居期间写下的一首佳作,这一首词中,绝少对现状的抱怨和愤懑,字里行间都是对山水的喜爱和恬然自安的心态。想来是在山水的怀抱中,短暂却彻底的忘却了自己未曾实现的报国壮志,全心全意的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中,才会有这样清新自然,单纯美好的作品。

有人认为辛弃疾晚年的词都含着一种悲愤、苦闷、孤独交织而成的消极情绪,这点我是不赞成的。人的天性,总是喜欢笑着的,纵然心中有天大的哀怨,在某些时刻,也会有忘却机心,开怀大笑的表现。

生活在晚唐的杜牧曾经写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句子,记述了自己的欢乐时光,同样是在风雨飘摇,政治板荡的时节,我们有理由相信辛弃疾也不会一味的消沉,他是能够在山水中短暂的消解自己情绪的。

词写的是辛弃疾一次自己出游的经历,由动到静,由视觉到听觉,环环相扣,景色优美而深邃,结尾两句更是余韵悠长,不失为一首山水词中的佳作。

【经典原文】

生查子·独游雨岩
宋代: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条分缕析】

这首词的内容一如晚年辛弃疾的主流风格,语言浅显而通俗如白话,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泛着日常生活,清新自然的美丽。

词的第一句,辛弃疾从自己出发,说自己现在正在独自沿着溪边行走,走向大山之中的苍苍茫茫,郁郁葱葱的树林没有挡住清溪与天空的交映。清溪照着我的影子,天空反而在清溪的底部。

第二句的意境,也大体相似,此时的天空并非万里无云,而是行云漫卷,云的影子一并打在清溪中,看下来,就仿佛人在行云之中,而在高天之上。

词所围绕的意象,就是一条清溪清澈见底,倒映着映入其中的一切,本来平常的事物,在辛弃疾笔下,也多了一丝灵动奇幻的气息。

下阕仍旧以自己为中心,自己独游雨岩,心情畅快,于是在山中高歌一曲,空谷传响,回声在四方悠荡。

山中当有仙鬼精怪?

不然四下无人,是谁在应和我的歌声,仿佛读懂了我的内心呢?

旋即领悟,不是山鬼,亦非天仙,只是这一曲桃花水泠泠响脆,不忍看我寂寞歌唱罢了。

作为一首带游记性质的写景作品,辛弃疾在大自然的美丽当中融入了自己的且歌且行,塑造出了自己充满童趣,恬然闲适的形象,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