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0年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所引起的争议巨大而持久。作为一个天天也在拙耕的我却一直没有去追这一热点。只因自己实在看不懂这篇大作,不敢下手。但随着后续不断爆出的内容,事件已经从开始的该作文到底值不值满分,变成了对教育公平的质疑。因此今天我抛开对文字的评判,说说自己对现象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赞赏《生活在树上》中的炫技,但不影响自己对该生的欣赏

自这篇大作爆光后,我也试着努力读了几遍,实在水平不够,没能读懂,那些生僻字词不认识,更别说准确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即使这样,也没有产生查阅的冲动。当然无论如何也不敢下笔对其进行什么评论,免得贻笑大方。也算自己对中华悠久的文字的一种敬意。

事件最初公众主要围绕该篇作文能不能得满分。而我并不赞赏《生活在树上》对文字的炫技,也可以叫卖弄。但作为一名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在高考这个特定的场景下能写出这些一篇文章,我还是对其丰富的知识面心生敬意。

我不认为这位考生应该受到责备,生僻字、晦涩的行文,是一位考生面对决定自己命运的考试中的一次豪赌,这也是需要勇气的,只是这次他赌赢了。

哪怕后来有人挖出这篇文章可能是套用了模板,这又怎么样呢?人们更应该追问的是,是什么让这样生涩的文章在高考考场中出现?为什么套用模板而没被发现。而这篇文章真是套用了阅卷组长陈建新所出书中的模板,不更应该被陈建新自己发现吗?

当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后,公众需要一个答案

如果这篇作文真是套用了很可能来自己阅读组长所出书中的模版?而多年担任高考阅读组长的陈建新真的以高考作为卖点出书获利,事件的性质就彻底变了。

这不再是一个中国文字应该怎么表达的问题,也不是这篇作文该不该被评为满分的问题,而涉及到利益输送,威胁到教育公平的问题。

事件发展至今,网络上传出了陈建新所编写的多篇高考作文辅导书,如《高考作文实战实训》,多平台也可以收看到陈建新主讲的网课《高考阅卷名师给考生的考场作文密训课》,还有网友把疑似本篇文章的模板发了出来。

至此还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对该事件有一个权威而又令人信服的说法,浙江考试院的声明只是说评分流程没问题,而陈建新的回应更简单粗暴“不知道此事”。

没有权威说法公众就不能轻易下结束,但事已至此,众多的争论和证据摆在面前,蒙混过关却怎么也说不过去。

浙江考试院的声明没问题,我也相信评分流程没有问题,高考作文不就是这样评出来的?作文实行“三评”,超过阙值就由阅读组长组织评议,这篇满分作文就是这样产生的。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考试组织部门没有什么可以反思的。高考到底该不该支持标新立异?一篇瑕疵明显的作文为什么可以判满分?

而陈建新的回应更显傲慢。“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出没出书是不是一个笑话?如果是别人盗自己之名,是不是更应该维权?

我不认为一名教授不可以出书,但我不认为一名长期担任高考作文阅卷组长的人用此为卖点出书是正常的,这不就是利用职务之便的利益输送?同时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浙江会长期让一个人担任阅卷组长,为什么不预防这样的事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声明,本文只是就事件至今网传的内容表达观点,如果事件并非网传的,则更应该有部门早作澄清,高考公平是公众守着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