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三八大盖”学名叫三八式步枪,是日本在明治38年(1905年)定型的步枪。这种枪采用了毛瑟步枪的双前方闭锁榫、桥夹压装、旋转枪机、内置弹匣等特征,但是对枪机撞针结构、节套泄压孔、防尘盖、压入式保险等处进行了重新设计。

三八式步枪使用6.5×50毫米步枪弹,同毛瑟步枪的7.92×57毫米步枪弹相比,初速与弹头重量都处于下风,缺乏制止力,所以流传着“三八式只要不打中要害,就只穿个洞,还能继续战斗”的说法。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三八式的后坐力也小些,更加适合个子矮小的日军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八式步枪构造简单、坚固耐用,不单是二战时期日军的主力步枪,在中国军队中也算是性能最好的步枪之一。从八路军开始再到解放军,甚至到抗美援朝时期,三八式步枪都是我军主力部队的标志性武器。

抗战时期我军三八式步枪主要来自战场上的缴获,但是三八式步枪进入中国的时间实际上很早,中国军队中的三八式步枪除了缴获之外,主要来源还有以下3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日本进口。中国进口日本步枪开始于清朝末年,光绪29年(1903年)首次购买14,000支分给各军,之后连续几年清廷都有采购,主要买的是30年式步枪。

当时日本三井物产、大仓商社,高田商会三个商社在中国市场相互竞争,抢夺军售机会。后来为了提高实力,1908年日本陆军大臣寺内正毅促成三个商社合并为泰平公司,作为日本对外军售的统一代表。

民国之后,中国各地军阀开始纷纷向日本购买步枪,根据日本出口记录,到民国6年(1917年)止,一共向中国出口了206,401支三八式步枪,另外还有150,967支30式步枪,以及97,996支村田式步枪。

直到抗战爆发前,泰平公司还同中国各地军阀都有着密切联系,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可以赚钱,另一方面可以分裂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来自于日本之外的国家。中国并不是除了日本之外,唯一使用过三八式步枪的国家。例如大名鼎鼎的大不列颠帝国,在一战时期都从日本采购过一批三八式步枪,来弥补军火供应的不足。

而俄国也在1917从日本至少采购了60万支三八式步枪,来补充战争中的损失,看来日本在一战期间通过贩卖军火也是发了笔小财。后来俄国装备的三八式步枪,有一小部分流入到中国。例如黄埔军校初创时期,苏联就援助了4000支三八式步枪。当然这些早期流入中国的三八式步枪,到抗战时期估计早已损耗的不堪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国内制造。国内仿造三八式步枪的兵工单位很多,其中仿造量最大的就是山西,晋军一直到抗战爆发使用的都是三八式步枪。山西在抗战之前俨然像一个国中之国,同中国其他地方采用不兼容的标准,例如铁路轨道使用的是日/法式的1米窄轨,步枪使用日本6.5毫米口径。

这导致在抗战中出现许多运输补给上的困难,火车运兵到了山西就要换车,中央补给的7.9毫米子弹也用不上。后来一些兵工厂从太原撤退后,才开始生产7.9毫米口径的汉阳步枪。

至于其国产三八式步枪的数量非常少,大多数是抗战时期敌后作坊所生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