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侯润芳)中国如何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和强国?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主办的夏季峰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大国,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此外,在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思想确定之后,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也要有相应的改变。金融业、虚拟经济的高收入不利于年轻人投身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制造业。

余永定说,首先,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大国,不仅要制造能力强大,能够生产高精尖的机器设备,而且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换言之,我们不仅应该能够生产高精尖的机器设备,而且还能生产所谓劳动密集型产品。

“伴随工资成本和其他成本(如环保支出)出现了产业链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的现象。我们应允许一部分企业外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与其让企业转移到东南亚,不如鼓励企业转移到内地、西部地区。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劳动成本比较低。”余永定同时指出,西部地区面临交通运输不便等问题,政府应该增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这样做,一方面为产业的内部转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又刺激了经济增长,一举两得。

其次,在使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思想确定之后,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科研体系也要有相应的改变。中国不仅需要金融人才、法律人才和科研人才,还要培养更多的工程师、技术员。国家对技能培训这块的教育重视不够。我们的教育体系要进行调整,我们要培养大国工匠后备军、培养脚踏实地的企业家后备军。另外,我们的分配制度也要进行调整。金融业、虚拟经济的高收入不利于年轻人投身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制造业。

“总之,中国必须从改变思想观念、调整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向、创造激励机制入手,不仅要使中国继续保持制造业大国地位,而且要把中国建成一个能和德国、日本和美国匹敌的制造业强国。”余永定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