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优秀的栓动式步枪有很多,例如德国的毛瑟、美国的春天、日本的三八、苏联的莫辛纳甘、英国的恩菲尔德等等,这些步枪各有千秋,但是如果要论装备范围最广、使用时间最长的,那还要数英国的恩菲尔德式步枪。

恩菲尔德式步枪从1902年被英国定为制式步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步枪,甚至直至今日还在印度军队中使用,寿命真够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菲尔德步枪采用后方闭锁、闭锁待击结构,这方面与毛瑟K98k是恰恰相反,闭锁待击在开膛时,比较不受子弹质量的影响,容易操作;再加上使用有底缘、倾斜弹壳的303子弹时,退壳也更加容易。配合10发容量的弹匣,熟练操作的士兵,快速射击时可以将恩菲尔德打得像机枪一样,因此号称全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栓动步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军队曾经在二战期间装备过少量的恩菲尔德式步枪,当时远征军退入印度之后,经各方协商,由英国负责提供场地、伙食,美国负责装备,中国提供战斗人员,在印度蓝迦设立步兵训练中心,准备反攻缅甸。

此前英国政府在1941年同美国萨维奇枪厂签约,由其代工生产最新型的4号1型恩菲尔德短步枪,生产一直持续到1944年,共生产了100多万只,转入美国租借法案下,全部运交给了英国。蓝迦训练营初期训练时使用的正是这一批美国援助的恩菲尔德步枪,后来才全面换装美式装备,将恩菲尔德式步枪全部换掉,但是仍留存在部队的军械库中。后来这批步枪有一部分随军回到中国,但数量不多,很少能见到。这一点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也有所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抗战期间中国没大量装备恩菲尔德式步枪,可假如要论中国使用恩菲尔德系列步枪的时间,那要比英国更早。恩菲尔德步枪全称是“恩菲尔德李氏”步枪,其前身由美国人李氏在19世纪80年代初设计,李氏对枪械设计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插入式弹匣,其他方面倒是乏善可陈,因此李氏早期设计的几种步枪,虽然曾在美国小批量生产,美国军方也采购了一些,但并未大量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84年,清廷向李氏公司购买了9000支M1882式步枪,后来又加购了4000支左右现成的M1879式步枪,并交给雷明顿厂改膛,使用相同子弹。这批步枪正好赶上了光绪11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1885年3月25日到28日,由老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同精锐法国外籍兵团,在镇南关附近的大青山、凤尾山隘口激战三天。结果法军伤亡463人,伤亡率超过了1/5,最后不得不退走,冯子材率军一路追到凉山,史称镇南关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军事后报告指出:大部分法军使用的是单发步枪,少数使用管状弹仓栓动步枪,重新装填太慢。不像清军使用的李氏步枪,采用弹匣装弹,火力惊人,法军与之相比完全没有火力优势。只是李式步枪当时并没在中国流行起来,后来中国市场逐步被日本步枪和德国步枪抢占,随后小编会逐一介绍。

清军使用的李氏步枪,后来在1888年也被英国定为制式步枪,只是刚开始该枪被称为美福特李式步枪,因为子弹和来福线均为美福特设计。直到1902年,改进后的短步枪型号才被定名为恩菲尔德李氏步枪,被世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