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想一个场景,当你需要乘飞机出差,机器人已提前为你准备好了多种方案:直飞省时但可能延误,转机麻烦但相对经济,而最终的决策权在你手中。以人类的利益为先,给予更多选项帮助人类更加了解自己,这是科学家眼中可控的超级人工智能:利他、谦卑、尽心。

通用的超级人工智能何时到来?8月11日,在姚期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受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上,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阐述了他对AI的理解。他表示,尽管现在的AlphaZero、人脸识别发展先进,但仅适用于特定领域,通用的超级人工智能究竟何时到来,仍然不可预知。

“现在的AI应用来自过去的理论研究,AI的一些进步也正来自跨学科领域。今日的理论探索,正为未来的伟大应用奠定良基!”姚期智认为,AI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从数学、物理等经典科学,到计算机、通讯、控制、统计等近代科学,再到如今人工智能赋能百业,与计算机科学、信息论、博弈论等学科交叉融合,当前AI发展取得成果的一些前沿领域往往是与一些与AI看似完全不搭界的学科。人工智能研究的特色,就在于它能够巧妙结合若干元素,通过学科交叉产生拥有“大能量”的新核心技术。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更达到了180所。

高校应当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姚期智表示,对于有研究兴趣的学生而言,一流高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就需要接触人工智能前沿学科,培养跨学科意识;而在研究生培养上,学生最好能够拥有多学科背景,掌握前沿交叉学科一定理论基础。

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堂班(“智班”)培养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智班学生每两周举办一次“吹牛大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畅想人工智能如何赋能百业。学生的脑洞也时常让人惊喜,尝试将神经科学、建筑、生物科学、人文学科等与人工智能研究有机结合。他表示,“现在人工智能研究变得愈发拥挤,但如果能够在某个交叉学科领域发现问题,并且利用人工智能这个新工具去拓深研究,我想比单纯聚焦人工智能赛道更有意义。”

但强调学科交叉并不意味着强行融合。姚智期同时提醒,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但“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全是数学问题”,对于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要求与专业的要求并非完全一致。高校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工智能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而非为了多学科,强迫没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过于艰深的跨学科知识,“这很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丧失对研究的兴趣。”姚期智说道。

作者:吴金娇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吴金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