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文科第一名不被清华北大录取,是规则,还是选人制度僵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以来,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江苏省文科状元之争。白湘菱是江苏省淮阴中学的学生,她的裸分是430分,虽然说在全省她的裸分是最高的,但是她政治和历史的选修中却有一门是B+。而宿迁中学王雅迪的总分是429分,虽然低了一分,但是王雅迪的选修全部都是a+。按照江苏省高考录取标准,白湘菱虽然高考文科总分430分,是江苏省第一名,但由于清华、北大等知名大学都要求,考生的2科选修科目等级需要A或者A+,而白湘菱的历史成绩只有B+,基于招生体制,导致与很多的名牌985大学不能填报。王雅迪可谓是逆袭上位。

据悉,白湘菱母亲周日(2日)接受媒体采访,指出女儿决定接受香港大学邀请,到港就读金融类相关科目;而港大也愿意为白湘菱提供四年达10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同时据最新的2021QS世界大学排名数据显示,清华全球排名第15名,北大全球排名23名,而港大的排名则在第22名,并不输清华、北大。白湘菱母亲表示,目前一切尘埃落定,白湘菱也已经开启了自己的毕业旅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白湘菱同学的遭遇,大部分网友表示很惋惜,表示不公平。但如果按照规则来讲,她确实是不能被985类名校所录取的。但被香港大学录取也是她最好的安排了。

当我们反过来考虑,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是不是存在问题。可以说科技发展到今天,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专业特别是高端专业越来越要求精通,而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样事情都要求做的完美无瑕。如果每样事情都想要做好,可能这个人就是每天忙忙碌碌,可却是以后一事无成。现在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深耕,还要有和别人分工合作的能力。把每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然后再加以整合研究,才可能在新领域有所突破。

而我们的人才录取机制,还更多的要求的面面俱到,全面发展,事实上现在很多时候已经不适应了。以及最近, 7月29日至31日,任正非带队到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释放信号很明显,并没有到访北大,清华,可见华为看重的是人才本身的实力,不是看高校的名气,而且华为刚刚招聘了8名应届毕业生,年薪最低为89.6万元,最高为201万元。任正非之前就表示,想和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争夺人才,尊重人才和高薪是必要的手段。在8位天才少年中,年薪最高的博士生钟钊,其年薪区间为182万—20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华为2015年17万员工的平均数,人均年收入接近60万。而且这还不算分红。任正非说过:钱给足了,不是人才也会变成人才。

对于一些特殊人才,我们不去破格录取,一种可能就是被别人挖走了,一种可能就是人才被埋没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个时代,不是没有人才,而往往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就如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一样的。

在1917年夏天,一份由北大校长蔡元培签署,文科学长陈独秀书写的聘书,从北京大学寄到了上海明厚里,一间不起眼的小屋里,租住在这里的就是刘半农,而这个只有初中文凭,二十六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被鼎鼎大名的北京大学赏识而且聘任?

可以说1917年的北大,有这样一群教授,梁漱溟24岁,胡适26岁,刘半农26岁,周作人32岁,陈独秀38岁。蔡元培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与讲师;教授年轻化,绝大多数都在30岁左右,最年轻的仅24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聘请教员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想、派别。

试想一下,如果靠资历,这些人怎么会出人头地到北大任教,就如阿里巴巴马云所说,当初的创始团队十几人,以现在标准,都不肯被招聘到。

可见,人才竞争已经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不拘一格降人才,还要有一双发现眼睛,以及慧眼识人的伯乐。对于一些人才,要能够破格录取,如果纠缠于条条框框,只能会最终失去人才,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机会。没有创新,按照别人的老路走,永远没有自己的出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被人卡脖子这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人才的讨论还有很多方面,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广大网友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希望关注小编,分享我的作品,期待创作更好的作品回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