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年,李元昊于兴庆府称帝,国号大夏,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神秘的西夏。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西夏的出场完全为了北宋。西夏与北宋争斗数百年,北宋甚至以消灭西夏为最高理想,而针对西夏的所有的政策也都是朝这个方向进行的。唐朝末年,定难军节度使便是西夏的开端,经过唐末的战乱,定难军悄无声息的发展,到了李元昊时已经不愿屈就于宋朝。而宋朝也难以忍气吞声,在唐朝能俯首称臣,到了宋朝就自立为帝,明显是和宋朝过不去。于是乎,二者开始了百年的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夏建国之后,大宋的所有注意力转移到西夏方面。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是失败的,但是对于攒钱却相对成功,而其主要目的就是西夏。在神宗朝,宋朝更是大举出兵,只可惜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下在西夏面前毫无战斗力,结果可想而知。大宋无奈之下与西夏和谈,双方协议西夏皇帝以“夏国国主”的名义向大宋称臣,这给足了大宋面子。而对于西夏来说,皇帝的名分依然保留。宋朝虽然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但是宋朝有钱就可以很任性。宋朝并没有放弃对西夏展开攻势,而是换了一个思路开始了土豪打法。

大宋打不过西夏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了,北宋也放弃了武力进攻的路子。而是在西夏周边安营扎寨,时不时对西夏进行骚扰,目的就是消耗西夏的国力。宋朝绝非单纯地安营扎寨,现在发现的城寨已经达到500余个,可以说就是在西夏卧榻之侧安放小床。西夏能提供的就业或是物质享受肯定与宋朝无法相比,借这些城寨宋朝便明目张胆的吸引西夏人来大宋工作或是定居。北宋兵多将广,而对于西北军事力量的安置能达到40万以上。这个数字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其中约二分之一都是西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西夏人愿意为大宋效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宋有钱,大宋能给所有士兵发工资,而固定底薪是西夏内部遥不可及的。西夏兵力主要分为精锐和平民军两种,精锐便是“中央侍卫军”,这一部分装备精良,是西夏主要战斗力,且不多说,主要说一说西夏的地方军。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平时百姓该种田则种田,该织布则织布,战时则参加战斗。地方军由监军司管辖,大约50万人。这个数量看上去不小,但是西夏对于军事方面的开支并不大,因为西夏士兵出征之前,马匹、战甲、粮食等等都是自备的。

西夏走的是以战养战的形式,如果战事顺利,走上战场的百姓还能有所得,一旦战败或僵持,百姓将直面损失,因为他们没有保底收入。庄稼无人问津则收入断了,铠甲及武器需要修缮,而战马需要喂养,这都是一笔花销。而且这只是后期维护费用,在最初上战场时可是自掏腰包准备的马或骆驼,粮草等等。这种方式让西夏的百姓苦不堪言,不仅没能赚钱,一不小心还会将老本搭进去,所以大宋的模式对他们极具吸引力。

宋朝不仅仅舍得花钱建城寨,更舍得花钱养兵。大宋的士兵不仅有底薪还有提成,而且战场上的所有花销一律公款报销。大宋士兵也分等级,而底层士兵一年也有30贯收入。不仅如此,战场上的吃穿用度完全不用士兵考虑,甚至还能有丝绸、食盐方面的福利。在津贴方面宋朝也极为土豪,名目巧立让士兵们眼花缭乱。对于士兵来说,福利待遇确实不错,但纵观整个大宋绝对不算是高薪,这一点需要明确。但对于西夏人来说,至少有保障而且不搭钱,重要的是稳定,所有士兵都如此,心里自然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土豪打法确实耗资巨大,但是对于大宋来说却是无关痛痒却收效显著。李元昊时西夏还能与大宋挣扎一下,之后的西夏却是越来越弱,甚至可以说毫无反击之力。1119年,宋军攻克横山,西夏失去了天然保护屏障。此时的西夏面对大宋只能说是勉强支撑,无奈只能主动向大宋称臣。天不遂人愿,北宋到了最后也没能灭亡西夏,甚至是早于西夏而亡。汴京城破之时,西夏得以喘息。开篇之所以说西夏神秘,就是因为西夏被蒙古灭国后,几乎完全消失在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