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平时生活中,因为是数学老师的缘故,朋友们经常问我各种数学问题,而关于数学启蒙,大家咨询最多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好像在很多人心中,数学就是数感,数感就是数数和计算。其实不然,数学是包罗万象的,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等等,一个也不能少,这些核心能力的启蒙,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可分割,以后会慢慢和大家聊。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开始关注“量感”。量感就是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关于“轻重”的话题。

蒙台梭利说:对“差异”的感知是每一项智力运动的开始,头脑发展的第一步是对“差异”的鉴别。通过观察并进行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常见的基本学习方法。学龄前的儿童,对于大小、高矮、轻重等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比较,这是孩子小学阶段继续学习“量与计量”知识的经验基础,也是学习图形与几何、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重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与生活中身边的事物结合起来,才会变成眼睛能够看见的,双手能够感觉到的具象的东西。孩子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重量的感知,他们小时候拿起一个玩具、一个苹果、一本书,都能感受到物体的重量,并且能感受到他们的重量是不同的;从超市买东西回家,孩子帮我们拎东西时,通常会分担给他较轻的物品;孩子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跷跷板,因为他知道,如果和妈妈一起玩,就会被跷起来。

(▲《MathStar》阶段1《女超人麦蒂》这本书中,就描述了生活中,孩子在整理房间的过程中,对于轻重的感知。)

常坐跷跷板,玩中感轻重

跷跷板是孩子从很小时就喜欢玩的一个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会积累经验“跷起来的轻,压下去的重”,这也是孩子后续深入理解、比较轻重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在玩跷跷板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就能轻松解决这类比较轻重的数学问题。

(▲新加坡数学4-5岁)

因为轻重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说清楚: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这种两个物品比较轻重的情况,孩子很好辨别,但对于三个物品轻重的比较,则考察了孩子初步的推理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在生活中创设如下的情境:

找三种看起来差不多,不能直观判断轻重的物品

和孩子一起带它们坐坐跷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直观感受,就可以让孩子说说它们的轻重了,

第一幅图可以知道球比车轮重,

第二幅图可以知道车轮比枣重,球都比车轮重了,那一定也比枣重,这是孩子推理的一个过程。

我们要引导孩子把这个思考的过程说出来,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数学思维,孩子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描述中,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说说,同样一个车轮,为什么一会轻,一会重呢?引导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轻重是相对的。

当然,如果孩子思维清晰,还可以继续挑战下面这样的题目:

(▲这是《你好!数学》中《勇敢敏捷的猫》后给出的趣味数学题,需要孩子结合三个跷跷板上出现的情况,做出判断。)

类似于这种借助“参照物”比较的方法,在小学数学中很常见,低年级比较长短、多少、面积等,高年级学习分数、百分数比较大小,也通常会借助某一个数字进行判断。

若要准确比轻重,还需工具来帮忙

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轻重比较,孩子是可以通过经验直接得出的,比如一袋大米肯定比一个苹果重;一些物品的轻重,是可以用手掂一掂感受到的,比如掂一掂一包书品和一本书的重量;但还有一些物品,他们的轻重没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大小差不多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但又不能把它们拿去跷跷板上试一试吧,这就需要借助工具——天平来比较了。

(《你好!数学》的《勇敢敏捷的猫》中就直接告知孩子,天平和我们玩跷跷板的情形是一样的。)

大家可千万别觉得天平有多复杂,在启蒙阶段,我们暂且抛去砝码,其实它和跷跷板一样,都是利用“杠杆原理”来比较轻重罢了。我经常给萌萌说,天平就是一个小号的跷跷板,是给一些“小东西”玩的跷跷板。

有些家庭会给孩子准备天平,如果实在没有,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个,工具家家都有,一个衣撑,两个一次性杯子,一些绳子即可。看,这是我和萌萌给各种“小东西”制作的跷跷板,虽然有点丑,但却是萌萌最爱的玩具之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天平,只需将那些难以直接区分轻重的物品,放在天平两端,就能直观比较出它们的轻重了。有时,孩子觉得好玩,还会往较轻的一边增加物品,直到这边“反败为胜”。

在这样一次次的实验中,我们又教给了孩子实事求是的态度。毕竟,眼睛有时是会“骗人”的,大的物品就一定重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次实验。

等量代换早渗透,代数思想有基础

“玩”天平,就一定会遇到平衡的情况。可能是左右两个物体平衡,可能是一个物体和多个物体平衡,还可能是多个物体和多个物体平衡。我们和孩子玩的时候,还是要由易到难,一步步来感受。

比如下面这种最简单的情形:

一块黄色的乐高和一块篮色的乐高一样重,一块篮色的乐高和一块红色的乐高一样重,那么,红色和黄色的乐高积木,轻重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就是若a=b,b=c,则a=c,这就是最基础的代数思想——等量代换,小学阶段很多解决问题、包括方程的初步认识,都需要用到等量代换的思想,当然,它也是初中几何证明题的基础。

类似于下面这样的场景,就是用另外一种物品的重量来表示某一物品的重量,同样是等量代换的思想。

(▲新加坡数学5-6岁)

我们完全可以不停留在题目表面,咱们还可以继续玩下去:几个樱桃和苹果一样重?苹果再加上几个樱桃的重量就和西瓜一样重?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就要用积木来代替它们的重量进行思考:一个樱桃大约重1个积木,1个苹果大约重7个积木,7个积木也就是7个樱桃,所以7个樱桃和苹果一样重。

起初孩子如果不理解,不用着急,只需要让他动手摆一摆,每次将一个积木替换成一个樱桃即可,在尝试中,孩子应用的就是等量代换的思想。

前期有了这些积累,一年级孩子会迎来更难的比较轻重的题目,同样涉及等量代换的思想: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题)

北师版教材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五年级学习方程,都是从等量关系入手,同样来自于天平: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再来看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这种题目,解题时都需要运用等量代换的思想:

超市运来570双运动鞋,分别装在3个木箱、5个纸箱里。如果3个纸箱同2个木箱装的运动鞋一样多,那么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运动鞋?(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学前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非常重要。

轻重有不同,数字来量化

如果说借助跷跷板,天平能够直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那么,通过数字,也可以量化的进行比较,6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了解。这里做个解释,准确的说,克、千克是质量单位,天平也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但在启蒙阶段,为了和生活接轨,适应我们的日常说话习惯,都直接说重量了,孩子在小学一年级阶段,老师也不会刻意纠正这种说法,但在二三年级,老师就会强调质量这个词了,但孩子真正明白他们的区别,还是从接触物理开始的。对于孩子的数学启蒙,我们家长不必过于较真,对于思想方法的理解,比单一的知识点要重要的多,而保护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你直接给孩子说500克或1斤,他没有概念,但让他掂一掂一袋盐有多重,再告诉他这就是500克,也就是1斤,孩子就能与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当然,目的不是让孩子知道每种物体的重量,而是让他有一些评判标准,不至于“乱说”。他知道自己是40斤,就不会说一只小泰迪100斤;知道一瓶农夫山泉大约1斤,就不会说一个苹果10斤。

在《从小爱数学》的《妖精豆豆逛集市》中,会给孩子介绍一些重量单位,对于学前的孩子来说,做一个了解即可。

孩子量感的发展,包含很多方面,在比较轻重的过程中,积累下的“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等量代换的思想”等经验,在很多“量”的学习过程中都是相通的。

借助天平,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在亲自动手体验、尝试中,接触轻重这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加上数学绘本中,这些关于轻重的有趣故事,偶尔再做几道关于轻重的题目,孩子自然为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做好准备了。

昨天晚上《》文末的抽奖截止了,趁今天发小周老师的文,把中奖名单公布一下:

转发抽奖人数共3931个,根据抽奖规则,共有6位果果获得《汉声数学》一套,希望能和家里的小朋友一起用好这套书,真正的有所收获。

我助手会电话联系中奖的果果统计邮寄地址,别拒接来自郑州的陌生号码哦~谢谢所有朋友,对公号各种活动的信任和支持,以后罗罗会拿更好的内容,更多的福利回馈大家~

今天的二条,《汉声数学》的精讲专题开始了,说是讲汉声,其实是通过汉声一个个知识点讲数学启蒙,这在其他平台都可以是付费课程的,但为帮到更多小朋友,咱免费分享了。果果们要珍惜哦。

还有就是,这篇文“等量代换早渗透”的方程那里,可能会让一部分家长看起来觉得好难。但我还是没改小周老师的稿子,因为让大家知道一个从学前就可以启蒙的知识点,对不同年级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具体的帮助,或许对家长也是收获,这也是专业数学老师才了解的信息。

这一系列的数学启蒙内容跟下来并好好带着生活中实践,估计咱果果家的娃娃们上学后应对数学学习都会轻松不少^_^。期待小周老师的下一篇,就点个“在看”鼓励她一下吧~~

育儿干货I好物分享I诚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