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和婚姻的关系其实我也说不清楚,就借用哲学家柏拉图的答案来证明下吧。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什么是爱情?
老师说:“前面有一片很大的麦田,你先往前走,不能折回头,而且你只能摘一棵,要是你找到最金黄的麦穗,你就会找到爱情了。”
柏拉图向前走,走了没多久,就回来了,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摘到。
老师问他:“你为啥没摘到?”
柏拉图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折回头。最黄金的的麦穗倒是找到了,但是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更好的,所以没摘。再往前走,看到的是那些麦穗都没有上一棵那么好,结果什么都没摘到。”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又问老师:“什么是婚姻,怎么能找到?”
老师回答:“前面有一个很茂盛的森林,你向前走,不能走回头。你只能砍一棵,如果你发现最高最大的那棵树,你就知道什么是婚姻了。”
柏拉图向前走,走了没多久,就砍了一棵树回来了。
这棵树并不茂盛,也不高大,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树。
老师问他:“你怎么只找到这么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呢?”
柏拉图回答:“有了上次经验,我走进森林的一半,还是两手空空。我看到这棵树,觉得也不是太差嘛,就把它砍回来了。免得错过。”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通过这个故事,或许再次可以证明,得不到的才是爱情,合适的才是婚姻

爱情是感性的,总觉得最好的金黄麦穗在后面,结果最后谁也没挑到(太过于追求爱情,社会上才会有那么多的剩男剩女)。婚姻则是理性的,觉得也不是太差,合适就行了。合适才是婚姻。

婚姻更像两个人在做生意,(恩格斯则更直白:婚姻就是合法的卖淫,更多资料可以参考《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生意就要两个人合作,既然是合作关系,那就要签订合同(结婚证),对双方都有个保障。即便一方耍赖,违约,另外一方也可以依据合同追究其责任。如果爱情不负责任,最坏的结果无非是道德层面的谴责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情,能你爱我,我疼你,亦允许我爱你,你不爱我(单相思,心甘情愿),可以黑也可以白。婚姻,更趋于自私,非黑即白,容不得第三者。

爱情可以两个人共舞(热恋时如胶似漆),亦能一个人独舞(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婚姻是两个成年人的游戏,合得来,开心了就可以组队打怪,升级。←大多数婚姻如此。合不来,不开心了,就开全体模式,相爱相杀,打个你死我活(李国庆和俞渝)←少数婚姻如此。

爱情最终不一定能走进婚姻,婚姻里一般都有爱情,即使没爱情也会有亲情(孩子)。由此可见: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不一定是唯一;婚姻至少是爱情的一个归宿,但也不是末路;两者相辅相成才能走的更久。

2、

爱情和性的关系

古人云:“食色者性也”,性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两个人从懵懂的爱意,经过热恋,再到婚姻,性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接触行为。也是很正常的一个自然过渡行为,是正常人本能的行为

之前,网络上很火的一个讨论--“性”和“爱”是否可以分离?面对这个问题,除去部分心口不一的人外,大部分女性表示“不喜欢”,而大部分男性则表示“喜欢”。

也就是说,大部分男人觉得可以把“性”和“爱”分开,大部分女人不喜欢把“性”和“爱”分开,遵循家庭女人为主的中国传统来讲,说明还是大部分不赞成“性”和“爱”分开的。

我也不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觉得,只要真心想走进婚姻的人,爱到深处,是一种无怨无悔,相互取悦,性就成了必然。所以,爱情应该是性的延伸,性是爱情的升华。两者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是成正比的。我非常赞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感中》里讲的观点:

性爱是人类社会里难得的既可以取悦自己,又可以取悦他人的行为。

因此,我觉得在真爱的前提下,爱情是精神层面的高级追求,性是水到渠成的一种自然行径,两者不可分割,只有相辅相成才能更性福。

3、

婚姻、爱情、性的关系

作家匡靖说:

性,离开爱,婚姻,能独活。这是A片。

爱情,离开婚姻,性,也能独活,这是文艺纯爱片。

婚姻,离开性,爱,更能独活。是这伦理片。

这三种片子难道不好吗?只是大部分人更喜欢把这三点加在一起,把人生过成商业片,主流一点也没错,这就是市场。

匡靖的观点我赞同,不过,我觉得用等腰三角形来形容爱情、婚姻、性更贴切点。从力学角度的关系上来看,等腰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一种关系:婚姻亦如此。

等腰三角形,指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婚姻、爱情、性的关系图

之前网上有个新闻:浙江有一对夫妻,结婚5年了,都没怀孕。即便是“睡了一觉”自己的初吻还在。而丈夫的理由是“我不喜欢她”,不是生理问题,也不是性取向问题,就是不喜欢。

这样的婚姻,缺少“爱”和“性”,就不是等腰三角形,所以无法支撑下去。

因此,婚姻的幸福离不开爱情和性。美好的爱情迟早能引申到性,性的幸福注定成就和谐的婚姻。三者是相辅相成,只有三者平衡存在于婚姻家庭中,婚姻家庭才是完美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