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当什么妈

堂妹今年高考。小叔叔来问我报考志愿的事情时,我还是很汗颜的。

无他,现在的报志愿,和14年前已经大相径庭了——没有本一本二本三了?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提档和滑档?如何冲一冲、缓一缓、稳一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不用说间隔14年了,一年和一年间的政策也不一定一样。所以我很感慨的一点是,现在的学子真的很幸福,比如关于报志愿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会有很多专业的人帮你缕清楚

术业有专攻

这次在网上看了一些视频,才发现原来“报志愿”已经如此产业化、专业性、全方位了——

  • 比如先给你做一个测评,看你适合哪个专业;这个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什么,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这个专业哪些学校有,去年的投档分是多少;这个学校在哪个城市,学科实力怎么样,学校的师资、伙食各方面怎么样;这个城市怎么样,毕业生平均工资是多少……
  • 比如输入你的地域和分数,就能得知相当于去年的什么水平,报考这些学校的概率有多大;稳一点,可以选择哪些学校;冲一下,可以拼一拼哪些学校……
  • 或者一些技巧性的:高分也可能滑档无学可上?低分也可冲一冲?尴尬分数段的你可以怎么办?

所以我个人真心觉得,有条件的可以购买这样一个课程或服务,可以少花很多精力,获取比较有条理和价值的信息。不过买一种就好了,一是这样的课程大同小异;二是听了太多所谓“专业人士”的个性化建议,反而更难抉择;三是这些都是外在的助力,最后做决定的还是你和家人。没有条件的,现在各个平台上也有免费的直播或视频,各地也会有很多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免费指导或培训,可以去关注下。什么都没有的,其实我们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

14年前填报志愿……

我记得当时先领了本志愿手册,上面只有简单的学校和专业目录等信息,挑了几个能报、想报的学校和专业出来,排个序,就完事了。在教育方面,父母基本都让我自己做决定,我记得当时报的第二志愿是天津的学校,我妈就念叨着:“你真要报大西北的学校呀,听说那里连水都没有……”一晃14年过去,我已经忘了,最后录取的是第四志愿第六专业,还是第六志愿第四专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关于如何填报志愿,我能说的确实不多,还是上面说的,术业有专攻。只是对于“专业、学校和城市,要优先考虑哪一个”的问题比较有感触,特别是在我读完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工作七年之后。

我的建议是:优先考虑大学,城市次之,最后才考虑专业

大学:优先985和211

经常看到有人问:以我的分数,应该能上某所985/211,但是我想读的这个专业,在这所学校比较一般;XX学校虽然是双非,但是这个专业在全国排名前几。或者,我应该选择中西部的985/211,或者东部沿海的双非学校呢?

当然是优先985或211,这种差别,在你就业的时候是最明显的。比如我们学校的土木专业就在全国靠前的位置,但土木的毕业生依然要去蹭厦大的招聘会,因为很多大企业,根本不会去双非学校招生。当然,蹭也不一定蹭上,因为985也是很多大企业的硬性入门条件,除非你个人能力非常出众,不然可能连简历都交不上。所以那时候还有个段子:

毕业生把自己求职网站上的出生年龄改成1985年,这样一些招聘单位在以“985”为关键词搜索的时候,可能会被搜索到。

不仅仅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方面,国内现在的39所985和118所211都倾斜了很多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和普通学校在很多方面都会有差距。在“湖南留守女孩高分报考北大考古学”频上热搜后,一篇《“985废物”的自述》也刷屏了。但是看完后我还是觉得,普通学校的“废物”肯定不会比985少;即使他们是“985废物”,也是更高级的废物。

985或211,至少是你的敲门砖,让你有更多选择,容错率是最小的。对高分考生来说,985/211是前提;如果分数在中后段了,那就直接考虑城市,因为——

城市:你上大学的地方,很有可能是毕业后工作的地方

队友是湖北的,毕业后就留在了福建,成家立业,到现在也快二十年了。他当初的考虑也很现实:在这边读了七年书,更熟悉,关系网也都在这儿,回去的话人脉什么都要重新经营,相当于重新开始了。这是其一。

其二,大学时期,是你各种观塑造和定型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如果能在一个更好的城市历练,对眼界、心胸肯定会有更正面的影响。

其三,同学里面,有留在当地的,也有北漂沪漂深漂的,回老家的,确实比较少。那既然要漂了,大学的时候就先去想要工作的地方刷刷副本,不是更好?大城市本身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专业:你读了什么,你就是什么

和队友在讨论“留守女孩报考北大考古学”时,队友就说,大部分人在高中阶段,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而这个女生在这个时候就这么坚定,已经比很多人厉害了。

确实如此,比如我。我当时勾选的学校是六个,选择的专业其实都差不多:经管、金融,是必须的;英语、文学,适合女生,但最后我录取的是新闻专业。那是我们学校当年新设立的专业,报考的人不多,所以既有我这种在很后面的志愿被录取的,更多的是其他学校或专业的考生被调剂过来的。

但是就很神奇的,从此我就觉得自己是新闻人了,即使我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即使后来我再进修的文学专业,即使我现在又想考营养学方面的博士,想想还是很神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学校和城市,专业在你的考虑因素的比重上,不需要那么大:如果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那么你报考好学校、好城市的弱势专业,被录取的可能性肯定更大。退一步说,如果你真的就想学心仪的专业,大一的时候努力学习,还可以转专业或攻读双学位,或者继续进修研究生

差不多这样吧,各地填报志愿的时间不一,如果还没填的,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问我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报考上如意的学校!

感谢阅读!我是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当什么妈 ,同时也是公务员妈妈、文学硕士、健康管理师。关注孩子和自我的成长,更新不定,选题随心,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