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阳)“星火地摊席卷势,多情夜色胜余霞。” 吆喝声声,热气氤氲,满目琳琅,走出摩登都市,深觉繁荣地摊的荟萃之地最具生活气息。柔性管理,烟火重归,地摊经济在与城市发展的不断磨合中已然摆脱“脏乱差”印象,呈现井然有序的新兴模样。

2020年8月9日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场域云组队地摊经济社会调研团继8月8日实地走访地摊夜市后,进行了第二次实践调研。分散全国各地的队员在第一次的调研经验上精益求精,着眼于地摊经济的长远发展,更深入挖掘地摊经济发展背后的故事,致力于寻求地摊经济隐性发展桎梏的突破路径。

因地施策,一域一策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经济处于低迷之势,进出口均面临巨大挑战。为刺激消费与保障民生,快速恢复深受疫情影响的市场经济,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放宽地摊经济,助力复工复产。具有高流动性、便利性与低消费成本的地摊经济恰迎风口,如点点星火在华夏大地迅速燃起。如今已有27个地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号召,积极引导地摊经济活动有序开展,同时各地区在坚持遵循国家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因地施策,例如本溪市公安局出台了保障地摊经济和夜经济发展的十项举措,包括在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影响车辆、行人出行的前提下,坚持一地一策、一路一策,视情施策,科学合理规划地摊经济和夜经济的道路、点位等;河北两市也出台了关于释放地摊经济,促进就业,增加烟火气息,助力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比如秦皇岛市市容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城管委印发了《关于落实助力经济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城管执法局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优先保就业稳民生的前提下,使条例平稳落地,有效施行;与此同时,长春市也对地摊经济实行宽松政策:采取鼓励支持发展夜市经济、鼓励支持开办便民市场等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河北两市有关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

地摊经济促民生,保驾护航正当时

在地摊空间和城市管理方面,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在规范管理和人性光辉中找寻平衡,出台适应本地的政策,在法律法规内按制度办事,解决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据调研成员了解到,为促进县城经济繁荣发展,提高广大摊主消防安全意识,本溪市消防救援支队本溪县大队迅速行动,主动作为,精心印刷并制作9类消防安全“宝典”,积极拓展宣传阵地,深入辖区市场、临时摆摊点开展消防宣传活动,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交警部门也为发展“地摊经济”保驾护航。调研成员在走访询问中了解到,各地政府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对发展“夜经济”“地摊经济”的街区和点位,进一步完善停车诱导系统,引导车辆驶入相对空余的停车场,盘活现有各类停车资源,落实各类公共信息发布渠道,为驾驶人提供可靠和带有预见性的停车信息,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加大限时停车位的设置,为商家、群众提供临时停放点,鼓励商家自管自理、有序停放。努力为经营者和群众提供有序和谐的空间。

地摊经济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从缺乏基本治理宽容的暴力执法,到如今适度放开的柔性管理,地摊经济升温的同时小摊小贩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不断上升,与之对应的治理者也在地摊与城市的平衡中探索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爱国情怀,时代答卷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地摊经济焕发新生的同时,也有一股年轻活泼的力量加入。在今天的调研过程中,河南调研团成员观察到在摊主群体中,有一群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勇于尝试摆摊的青年学生们。当问及摆摊原因时,他们除了期望闲暇之余多一份收入外,更多的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经济低迷的疫情时期,深入地摊经济市场,融入城市基层群众生活,丰富人生阅历;紧跟国家时政,在与熙攘来往的各色人群接触的实践中,了解人民真实诉求,感受城市与时代的另一种温度。经营服装摊铺的张同学在受访中这样谈到:“从我了解到国家支持发展地摊经济时,我便第一时间萌生了来这里摆摊的想法。起初父母亲人确实不太理解和支持,但我还是说服了他们,在尝试摆摊的这一个月里,我接触到了校园外不同的社会群体,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于我而言是尤其重要的。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国家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的情况下,我们理应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如果有机会,我还想鼓励大家勇于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采访大学生摊主)

地摊经济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大众就业的同时,也能留住其热潮唤起的城市烟火气。让城市更有温度,让经济更有热度,以星星之火点亮中国经济的燎原之势。但升温不能“发烧”,管理需要收放自如,放管得当,避免在热度下落入形式主义的牢笼中。目前,地摊经济仍存在有限的窗口期和一定的隐性风险与机会成本。地摊经济是否能持续发展,生命力的着力点在哪儿,城市管理部门如何实现放管的有机结合,都值得深思与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