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够稳坐江山,除了自身的聪明才智外,膝下的文臣武将无一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些人的作用仅次于为皇帝稳固统治,倘若因一时得意而猖狂,导致功高震主,势必会招致龙颜震怒,下场惨淡,在清朝时期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年羹尧,不得不说,此人非常有军事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最后赢家继承皇位,但因根基不稳,剩余叛党没有及时剿灭,最终愈演愈烈,西北的动荡甚至到了威胁到了雍正皇位的地步,这时年羹尧挺身而出,将西北的战乱最终平复,稳定了当朝统治。

如此功劳自然得到了雍正帝的青睐,一度使其十分受器重,在返回京师后,雍正宣召年羹尧一同用膳,在宴席之上向他提了三个要求,没想到却被年羹尧一一拒绝,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作为九子夺嫡的胜利者,雍正虽继承大统,但当时其他四大党派仍有许多残余势力没有消除,宗族中仍旧有很多人怀疑雍正这个皇帝之位的合法性,一时间局面动荡。

按道理来说,雍正这时迫切需要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西北之地又遭逢变故,让雍正焦头烂额,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但天无绝人之路,年羹尧的出现,帮助雍正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他的改革提供了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年羹尧与雍正帝结缘很早,早在康熙统治时期,年羹尧就已经率领部队在各地征战了,康熙49年,准葛尔部落发生叛乱,康熙派遣军队前往平定,但当时已经到了康熙统治的晚期,朝廷内部腐败成性,想找个能在后方提供保障的廉洁官吏都很难。

当时还是四阿哥的雍正便向康熙爷推荐了年羹尧,年羹尧也不负众望,运用自己的卓越才干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雍正继位之后,青海发生叛乱,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前往镇压叛乱,并且受命必须成功,不得不说,年羹尧是一个很有军事头脑的人,他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能够及时审时度势,快速的准备进攻防守,最终叛乱被平定。

这次平定不仅将西北的局势稳定了下来,更是让雍正的皇帝之位坐的稳当了些。这场对外军事战争的胜利稳固了雍正的统治,立大功的年羹尧直接被加封为一等功,而且还允许其后代子孙世袭爵位,一时间可谓风光无两。

西北大捷之后,年羹尧奉雍正皇命回京,可能是从这时起他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年羹尧虽是个军事天才,但是情商却有些欠妥,当时雍正帝除了加封他之外,甚至还让朝廷百官在30里城外跪迎,以此来彰显年羹尧的功劳之甚。

这些官员之中不乏许多亲王和一品大臣们,没想到年羹尧看到这些跪迎的官员们连声招呼都不打骑着马就直奔京城,但凡有点情商的人,也该下马来扶人家起来说几句客气话,这也为以后年羹尧被治罪后墙倒众人推埋下了祸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更厉害的还在后面,宴席之上,雍正接连向他提了三个要求都被拒绝。在京城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年羹尧还是要回到西北边防继续任职。

在即将离京之际,雍正为他摆了一场宴席送风,其实这场宴席雍正也有自己心中的算盘,自己刚刚继位不久,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的是,西北现在已经平定,倘若能削减开支自然是最好。

在一番人情冷暖的铺垫之后,雍正向年羹尧提出了自己第一个要求:"能否将西北军队裁减一部分",年羹尧听后直接拒绝,说:

"现下西北之地刚刚被平定,倘若此时便急不可耐的削减部队,未剿灭的叛党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这番话说得有情有理,雍正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就提了第二个要求:"军队中每月的军需能否降低一些",当时西北的部队每个月的军需都要150万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年羹尧听到后又拒绝了,直接说:

"现在每个月一百五十万两的军需已经是最低的要求了,绝对不能再减"。

雍正还是不死心,接连提出了自己第三个要求:"既然爱卿不想削减西北的军需,那咱们可以实行火耗归公制度,从这里面节省银两,剩下的爱卿大可自己筹备解决"。

针对于当时礼制森严的社会来说,皇帝能够忍让到如此地步已是极限了,没想到年羹尧还是拒绝了,说:

"西北人民好不容易挺过战乱,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倘若此时剥削人民,恐怕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问三拒,年羹尧就此离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雍正所提的要求,年羹尧拒绝的原因并不是毫无道理,甚至可以说都在点上,但年羹尧就是败在人情世故上,他大可以婉转一些回避皇上的请求。

实际上,其中也夹带着年羹尧居功自傲的私心,平定西北战乱在当时算得上救国的程度,也难怪他敢直接拒绝皇上了。

可渐渐地,年羹尧越来越不洁身自好,反而仰仗着自己身居高位,开始贪污军饷钱粮,短短几年时间就达到了上百万两的天文数字。

不仅如此,他还颠倒黑白,弹劾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官员,雍正早已看不惯年羹尧了,恰逢年羹尧与诸位大臣关系又不好,最终落得了个墙倒众人推的下场,被雍正帝下狱赐死,实在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