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星期天,但对于江苏支援新疆喀什核酸检测医疗队成员、南通市中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洪宏来说,并没有“休息天”这个词语。当天凌晨3点,她才下班,晚上8点半又将再次“上阵”。连日来,她和队友们一直连轴转地奋战在当地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洪宏所在的医疗队是江苏省组建成立的第二批援疆核酸检测医疗队,共有61名队员。其中,来自南通的队员共有5名,分别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曹兴建、市中医院的洪宏、市肿瘤医院的顾建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孙亚军和海门人民医院的刘一坤。

8月4日上午7点45分,医疗队抵达新疆喀什机场,当天下午进行设备调试,第二天便投入紧张的核酸检测工作中。目前,这支医疗队分为三支小队,每队由20名医务人员组成。洪宏担任第三小队的4名组长之一,“我们三队的成员都来自全省各大中医院,大家都是同行,更是亲密的战友。”

作为一名有着18年工作经验的检验“侦察兵”,洪宏仍然如履薄冰:“虽然对核酸检测工作无比熟悉,但进入实验室就如同走进战场,丝毫不能大意。”作为距离病毒最近的人,每位检测人员上岗前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有序穿戴好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N95口罩等防护用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标本编号、核对检查,到核酸提取、合成增扩,再到结果出炉,机器连轴运转,工作人员也丝毫不停。仅8月7日当天,洪宏所在小组便完成了2000管核酸检测,工作量远超平常几倍。为了“高质、高效、高速”地完成工作,她与组员们快速磨合,如今已经无需言语沟通,仅凭借肢体动作就能默契配合。“我们每个班4个人,试剂的准备、标本的传递、加样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无缝对接。”洪宏告诉记者,他们最长的连续工作时间达到8个多小时。

核酸检测工作需要“心手合一”,有限的空间内,操作基本由双手来完成。“严密的防护服下,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雾气更是逐渐爬上护目镜,但检测工作不能出一丝差错。精神高度集中加上快速高效的技术操作,轮班结束后,疲惫感悄然来袭,衣服湿了几层,双手更是被汗水泡得发白。”洪宏透露,截至8月9日下午,她所在的医疗队第三小队共计完成2万多管核酸检测。

洪宏的爱人也是一名检验科医生,是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副主任技师赵枰。“因为是同行,他对我的工作十分理解和支持。17岁的儿子也为我能去一线抗疫感到光荣。”43岁的洪宏坦言,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检验技师,能参加这次任务是他的荣幸。从江苏南通到新疆喀什,东西跨越5000多公里,在这里,她将和其他队员们一起努力,争分夺秒、坚持工作,不断刷新工作记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