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画以其广泛的题材,独特的表现方式,多样的手法,使它得以成为与山水画、人物画鼎足而立的三大画科之一。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能生动而细腻地表现事物的一个画种,它的发展所经历的漫长过程,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并产生了许多杰出的画家,也为历史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优秀绘画作品,除此之外,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绘画技法,使后代人得以学习、继承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历程

花鸟画早在距离 7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如在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手柄上装饰有双鸟图案的骨质匕首。在夏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以植物、鸟兽为纹体的纹饰已大为应用;春秋战国时期,工笔画这一画种初现雏形,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 1 号楚墓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中可见,它以毛笔画于丝绸的帛上,平涂施色,线条虽稍显生硬,但能准确生动的刻画出人和动物的形象;秦汉时期,从帛画、壁画可以看出,这时的工笔技法已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造型生动,能熟练掌握赋色技巧,线条也达到一定水平,而且绘画内容丰富,多反映社会生活,艺术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如洛阳王城公园西汉晚期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画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对线条的发展研究,创造出“十八描”,如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陆探微的“一笔画”,张僧繇的“疏体”,曹仲达的“曹衣出水”等。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并有了明确的主题意义,以上等几位画家都画过以花鸟为题材的作品。

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并使其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这一时期的工笔花鸟画题材的作品繁多,主要体现出画家们的旺盛创造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尤其是以鞍马为主的动物类题材,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如韩翰的《照夜白图》,韩滉的《五牛图》,韦偃的《放牧图》等。边鸾创造出的“折技”画法则是工笔花鸟画在唐代的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大成果,他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全景入画,只选取花草中最美的那部分入画,使画家们在绘画创作中能把握主动性。到了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与工笔花鸟画相对的绘画风格,用笔简括疏淡,多描绘田野情趣,这种文与野,工与粗并存的两种风格,最终孕育出五代花鸟画的两大流派。

在唐人卓有成就的基础上,五代十国涌现出不少各有专长的花鸟画能手,也正式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即“黄荃富贵,徐熙野逸”的徐黄异体。黄荃为宫廷画家,绘画题材多是皇家宫宛中的珍禽异兽,名花奇石,其作品讲究用色,设色艳丽,用笔精细,写实传神,富贵典雅。而徐熙则是多描写江湖汀花,野竹渊鱼,作品讲究用墨,以“落墨为格”,略施淡彩,意趣生动而传神。徐黄两派的不同风格,不仅促进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而且对后世的中国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后的历代工笔花鸟画家虽然在技法上各自有所创新,但莫不源自徐黄两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代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统治者的偏爱和重视,画院的真正完备,以及绘画理论的出现都是促使宋代工笔花鸟画达到空前繁荣的重要原因,花鸟画在这一时期不但技法成熟,而且还创造出勾填法、勾勒法、没骨法、白描墨染法等多种风格流派。北宋初期,黄体十分盛行,皇家画院的花鸟画以黄体为标准。北宋中期,徐熙之孙徐崇嗣改变画风,创没骨法,宋太宗在崇尚黄体的同时也对徐体给予肯定,再加上赵昌、易元吉、崔白等人的出现,打破了百年来黄氏独霸画院的局面,促使徐黄二体融合。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花鸟画的的喜爱以及大力发展,使画院花鸟画寓意深远,形式多样,这一时期以文同、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也有所发展。北宋灭亡后,一些宫廷画家逃往南宋都城临安,成为南宋画院的骨干,为南宋院体花鸟画带来了繁荣,南宋的传世画作数量众多,且大多画幅较小,多以“折枝写生”为主,刻画精微,形象生动。

元代,工笔花鸟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虽然取消了两宋的画院体制,但院体花鸟画尚未中断,只是其风格已产生转变,由富贵转为清丽,设色更加清淡文雅,画面更显朴素简率,赋予工笔花鸟画以细腻的抒情意味,代表人物有钱选,王渊等人。这一时期更引人注目的便是以“四君子”为题材的水墨花鸟画空前兴盛,绘画作品突出笔墨情趣,书法韵味浓厚,强调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强化了画面的文人气息,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创造了空间。代表人物有赵孟,柯九思,郑思肖等。水墨花鸟画成为元代画坛的重要标志,许多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在后期也都转向水墨花鸟画的创作,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文人水墨花鸟画在不断兴起,而工笔花鸟画却逐渐走向衰落。

明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稳定,文化艺术也不断发展提高,这一时期美术的总体倾向是走向多元化,同时出现了一些以地方为中心的画家和流派,明初的浙派、江夏派,中期的吴门派,晚期的松江派,都是当时有名的画派,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和活跃了明代画坛,也对清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明朝前期,花鸟画基本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延承院体画,又由于宣德画院的兴盛,画家们仍然继续追崇两宋院体风格,但表现技法没有什么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边文进,林良,吕纪,这些都是工笔花鸟画大家,较之元代要多许多,在某种程度上,工笔花鸟画有所发展;二是文人画,多是以梅、兰、竹、石为题材的水墨写意花鸟画,这一画种在明代进步明显,成绩突出,其代表人物有王绂,姚绶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尤为兴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工笔花鸟画的发展却十分萧索,大多数画家还是继承以前的画风,能有所创新的屈指可数,代表人物有恽寿平,王武,邹一桂等,其中恽寿平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结合徐、黄两家的特点,创造出全新的“没骨点彩”花卉,这种技法注重对物写生,其色细丽清润,造型细微精确,形神兼备,细而不腻,这派被誉为“写生正派”,宫廷工笔画法大多以这一手法为主。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供奉内廷的西方传教士也带来了新的绘画技巧,他们将西画中的明暗法以及写实能力与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开拓了中国画家们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画坛,代表画家有郎士宁,艾启蒙,王致诚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