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末的时候教导处增设了一个学校内部聘用的干事职位,没想到竟然有六人参加竞聘。这么多年来的很多事实让我认识到一个学校领导越多,想当领导的人越多,这个学校就越没有希望。去行政化不仅是大学教育面临的难题,中小学教育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领导太多了

我们这一所学生不足3000,教职工230余人的学校,校长、书记各1人,副校长4人,正副教导主任各1人,正副政教处主任各1人,学校办公室正副主任各1人,总务处正副主任各1人,保卫处正副主任各1人,工会正副主席各1人。另外,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干事各1人。唯有教导处没有干事,于是就有了这场竞聘。算一算,我校的大小领导已经有22人了,接近教职工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了。

这六位竞选教导处干事的老师都是一线教学成绩较为优秀者。我压根没想到,他们对行政,对一个小小的教导处干事是如此的热衷。他们的竞选宣言,亦庄亦谐,既能表现当好干事的决心、能力,又充分展现了语言智慧和情商。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宣布:“我不准备生二胎了,我的家人都支持我竞选教导处干事。只要我当选,绝不会因为生育问题而耽搁学校的工作。”看来,真是拼了。

围观的同事们大多很兴奋,但是我却感到了悲哀:这六位优秀的一线教师至少有一人要从优秀的老师渐渐成为一名并不高明的行政管理者,一线教师队伍又失去一个生力军。

我们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这一传统到教育界似乎变成了教而优则仕。这么多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当领导了,没当领导的名师多数孤高自许,管理层觉得不适合做领导。很多一线教师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凡是做了领导的名师,渐渐的官味越来越浓,知识分子气息越来越淡。当了领导的名师如果还教一个班,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教学水平会越来越低。一个当了校长10余年的特级教师,我听过她十年前的讲座和公开课,也听过她现在的讲座和公开课。十年前的讲座和公开课让我感受到特级教师的底蕴和教学艺术,而十年后的只让我感受到平庸。

一当领导,名师就平庸化

可以不夸张地说,多数名师进入管理层的后果就是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名师,管理层多了一位并不高明的领导。这是教育的损失。

我的师傅是富有教育情怀的特级教师。我很崇敬他,我以为他是将终身许给教育艺术的名师。没想到一次醉酒后,他反复地说一句话:我不懂,为什么校长不喜欢我?原来,我的师傅也想当领导。天啊!是管理层特别热衷于选拔名师当领导,还是很多名师把名师的称号当作向管理层前进的跳板?

我常常想,为什么那么多名师不愿意将终身许给教育艺术,非要走行政的路呢?为什么一当领导名师就废了?为什么有关部门非要从名师中选人进入管理层?为什么不能教育归教育,行政归行政?我最最想不通的是,如今的学校为什么管理层的队伍越来越庞大。记得刚刚入职的2002年,我们学校校长书记各1人,副校长1人,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保卫处主任各1人、工会主席1人,管理层总共就9人。那时教职工也超过了200人,学生人数也接近3000人。

多年前,政教处开会,政教处主任1人讲话,讲完了,会议就结束了。如今,先政教处干事布置具体工作,而后副主任补充,而后正主任再强调。如果管德育的副校长也来了,还要副校长总结发言。

我常常想,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有了正副主任,应该能及时处理完行政事务了吧?为什么还要增加干事?有了干事,还要正主任、副主任干什么?无论是教导处,还是政教处,还是其它部门,就那点事,设一个主任就足够了。

管理层不断庞大的直接后果是一线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等方面就显得更弱势了。一心想当领导的老师越来越多,一心扑在教学上的教师就会越来越少,长期下去,自然是伤了教育。

看来,去行政化不仅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中小学教育也是如此。

我只能说,一个学校领导越多,想当领导的人越多,这个学校就越没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