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8月8日下午,主题为“井头山、河姆渡与海洋文明”的研讨会在宁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姜波以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方向明等专家与会。

专家一致认为,井头山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中华海洋文明最古老的见证,这一遗址的发现,在中国考古学史和文化遗产体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学界和考古界深化对中国海洋文明起源的研究,为探索中国海洋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材料。

建议展开多学科研究

在井头山遗址发掘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海底科学奠基人之一金翔龙对井头山出土遗物充满兴趣,仔细观察、不时拿手机记录。

“我本身是搞海洋的,不是考古人,今天到这里有两件事,一是学习,二是接头。”研讨会上,金翔龙风趣地说,“我研究的是现在的海洋环境,继而往前探索,而考古人做的是从远古开始,再往后延伸,在宁波,我们‘接头’了。”

距今约8000年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海洋文化遗址,当时的先民已会熟练使用工具,船桨、木碗、席子等制作工艺相当成熟。对此,金翔龙认为,“意义非常重大”,井头山的发现不应该只停留在考古学意义上,应该、也很有必要展开多学科综合研究。

“井头山经历的几次海平面升降,出土遗物中包含大量信息。我们可以把某些物质拿出来做检测,反推那个时候的海水温度、环境数据。这些数据对我们今天研究、应对气候变化也会很有意义。”金翔龙说。

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研究员刘曙光对孙国平等井头山考古人的付出表示极大肯定,他认为“遗址的发现及取得的关注,可以说偶然中有必然”。

“作为沿海小聚落,井头山遗址发掘出的物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刘曙光表示,他基本认可井头山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国平对“古宁波湾”的设想,并认为“井头山的发现为探索中国海洋文化起源提供了新的材料”。他建议有关人员加快材料整理,注意分类研究,争取得出更多新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金翔龙院士在考古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网发

从世界遗产角度认识井头山

“我觉得,井头山遗址有必要从世界遗产角度去认识和解读。”研讨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姜波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这是一个突出的考古成果,是海岸线考古的重要发现。”姜波说,世界范围内,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海岸线变迁均为重要议题,从海洋考古和海洋史角度分析井头山“咸水环境的生态经济性”、海洋鱼类、航海技术及其与南岛语族的联系,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更多惊喜。

“古往今来,宁波是举足轻重的海洋港口城市,现在看来,宁波人利用海洋的历史可以上溯到8000年前。”姜波说,“按照世界各地海岸线考古的经验,此类族群必然走向海洋贸易、族群迁徙,对应宁波的‘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井头山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其中更深刻的历史基因和文化传统。”

姜波认为,井头山若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在国际上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澳大利亚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布吉必姆文化景观,就和井头山非常相像,而印度尼西亚、牙买加、埃及及地中海沿岸的类似遗址保护也能为井头山提供经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柴晓明同样就遗址保护提出建议。

“很高兴,终于有人从考古角度讨论海洋文明。这是一个重大课题,视角很好,井头山的讨论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柴晓明说,在井头山建遗址公园是合适的,地理上看,河姆渡、田螺山、井头山几乎连成一片,又离现在的城市中心区不远,“从其价值、知名度和可能吸引的人流量估计,打造考古遗址公园的可行性很高”。

希望“一代一代做下去”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教授赵辉此次是二度来到井头山遗址,依然感到“震撼”。

井头山遗址的发现将宁波余姚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年,从目前情况看,还有可能发现比这更早之前的。

“通过考古材料的分析,我们有希望复原井头山人的生产生活、社会行为,也可以说找到了河姆渡人的来源。那么井头山人呢,是不是也有更早的来源?”赵辉说,“井头山遗址提示我们,海洋文明的形成是有过程的。而之后更深入的了解,需要考古人继续不断孜孜以求。”

研讨会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副所长方向明等专家也做了交流发言。“井头山遗址从2013年发现,到现在取得初步成果,经历了很长的艰难过程。遗址信息量很大,但接下来怎么保护、怎么利用需要进一步考虑,我们希望能让它成为展示海洋文化的窗口。”

“对于研究东南沿海史前文明,井头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古迹遗址。希望井头山能够像良渚一样,一代一代做下去。”浙江省文物局郑建华副局长表示,目前在浙江,已经有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宁波和余姚也有意愿申报打造井头山遗址公园。“我希望未来井头山遗址能有更重大的发现,为它走向更广阔的空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完全有可能拿到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研讨会最后,刘曙光总结说:“井头山遗址年代之久、标本之多、文化面貌之丰富多彩,完全有可能拿到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它为我们研究海洋文化起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

他认为,下一步的研究,可以从海洋学科展开,也可以从世界文化遗产角度进行,这对于丰富国际社会考古学交流,包括宁波对外宣传都是很有启发性的想法。与此同时,综合研究中争取要让人文、地理、自然、古今互相照应,让一个井头山能撬动一个更大的研究体系。刘曙光说:“赵辉教授提到史前研究的宁波特色,对后来宁波城市文化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这就是城市基因,井头山虽是一个8000年前考古成果,却可以同宁波文化根源、脉络联系起来,而且这种连接是有机的、生动的。”

—END—

信息来源:宁波晚报 顾嘉懿 陈晓旻;新华社等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