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这场战役,八路军一共动用了105个团,打了不少胜仗,其中由冀中军区警备旅第1团(简称警1团)打的豆腐庄伏击战,就是一次较大的围点打援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战指令

警1团是冀中军区的主力团、野战团,在百团大战中直接受八路军总部指挥。1940年9月,警1团接到八路军总部发来的参加百团大战作战指示,要求该图案除破击石德路外,还要对石门外围的日寇据点进行袭击或歼灭。

当时警1团除第3营随旅部在路西外,第1、第2营都随团部在冀中六分区的晋县胡七庄一带活动。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后,警1团团长张子元和政委王先臣,立即召集第1营营长张和、教导员刘凤廷,第2营营长乾云清、教导员王澱隆,以及司、政、供、卫各部门负责人,召开军事会议。会议还约请了驻六分区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参谋长陈振海、政治主任丁铁石共同参加。

根据搜集来的日军情报,强行攻打日军据点难度太大,因此军事会议上制定了围点打援的战术。打的点选择的是赵县东北角的前大章据点,该据点离赵县有30多里,驻有日军五六十人,伪军两百多人,有公路通往赵县。打援的伏击地点选择在了前大章西南十余里的公路边,这里往东是豆腐庄,豆腐庄西北二里地还有个投头庄。

会议上还对围点打援进行了分工,由回民支队负责围打前大章据点,警一团在豆腐庄打日寇援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前准备

会议结束后,当天晚上警一团便出发,一路急行军,于拂晓前到达了目的地。张子元将伏击任务交给了一营,在豆腐庄村南约二里处的公路两侧庄稼地里修筑工事。1营设置了两道伏击圈,第一道由3连和4连组成,第二道由1连和2连组成,先由第二道伏击圈打援,第一道伏击圈则继续警戒,消灭继续来援的日军。另外2营在投头庄村南公路西边大坟地埋伏,担任预备队,团部设在投头庄里面。

不幸的是当天警一团政委王先臣,同回民支队前往前大章据点侦察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伏击成功

上午6:00,回民支队开始进攻前大章据点。上午9:30,赵县的日军150余人乘4辆汽车疾驰来源,当日军到达我第二道伏击圈时,遭到1连和2连的猛烈攻击,不到一个小时战斗便结束,这伙日军被全部歼灭。

可是当1、2连打扫战场时,又有一百五六十名日军乘4辆汽车从赵县开来,这股日军显然知道此前援军已经中了埋伏,所以提前下车,向我1、2连的阵地冲来,不料却正好进入我3、4的伏击圈。但此次日军已经有所准备,在八路军伏击下仍有抵抗之力。战斗一直僵持到下午4:00左右,赵县又派来300多援军,张子元立即命令第2营迅速占领豆腐庄村南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掩护1营向豆腐庄内转移。日军援军向2营阵地发起几次进攻,均未得逞,丧心病狂之下开始向豆腐庄内释放毒气弹,在瓦斯毒气的掩护下,运走了战场上所有日军尸体。

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9:00,这股日军才退回赵县。待日军撤退后,警一团迅速打扫战场,没做休息,又连夜急行军返回晋县胡七庄,胜利完成了围点打援任务。这场战斗毙伤日军300多人,缴获步枪300多支,手枪2支,轻重机枪6挺,子弹3万多发,望远镜2个,电台1部。我军则牺牲15人,受伤24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点打援经典战例

警1团一夜急行军到达赵县豆腐庄,激战一天后,又一夜急行军撤回晋县胡七庄,能取得胜利,也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由于警1团是从晋县远道而来,又在夜间行军布阵,豆腐庄一带群众并不知道要打仗,但是当战斗打响后,当地群众主动给八路军送饭、送水、送梨。随后四德区还组织了150多人的担架队,跟随警1团把伤员送到了晋县胡七庄,有力地支援了这场战斗。

在豆腐庄伏击战中,警1团兵力安排得当,设置了两道伏击圈,又预留了充足的预备队,利用日军急于增援疏于防备的心理,通过连续伏击,沉重地打击了日军。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却是一场经典的围点打援战例,在缺乏有效攻坚手段的时期,围点打援也是我军常用的战术,令敌人闻风丧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