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在长跑时“感觉跑不动”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心跳得受不了、感觉喘不过气了”,即心肺功能跟不上。所以,控制跑步运动强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运动心率。

如果一个人平时从不运动,直到50岁才开始长跑锻炼,那么整个人的身体状态都会很弱,当然也包括了心肺水平的低下。该如何跑,确实是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点不在“配速”,而在于“如何适应”

实际上,只要你平时不运动,无论是50岁以下,还是50岁以下,刚开始跑步时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不应强调“配速”,更应关注“如何适应跑步带来的影响”。

如果此时,要求一位从不运动的50岁的中年人,“以每公里6分钟”的配速跑5公里,那无异于让他去死。一他根本跑不动,也保持不了这个配速,二他身体会承受不了,引发呕吐、头晕,甚至更严重的情况。

贴士:“每公里6分钟”的配速,在资深的跑者来说,属于一个非常大众的配速水平,相当于30分钟跑完5公里。不仅对从不运动的50岁的中年人来说不适合,平时不锻炼的人都不可能一步达到这个配速。

如果一定要讲“配速”的话,多少的配速才合适?

没有绝对的标准,这里只给出一条操作路径:从快走、走跑结合开始锻炼,再到慢跑,保持可接受的“低速度”。

即刚开始时别跑,从快走入手。体能好一些之后,再走跑结合,再进一步过渡到慢跑。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始终不考虑“速度有多快”,而是要保证“速度有多慢”。并不是慢到散步的程度,而是“尽你所能可以长时间维持、恰好保持当前运动状态”的程度。

当然,锻炼者仍旧可以有办法知道自己的配速。佩戴好运动手环等测量设备,每次运动结束后查看一下平均配速。在一段时间内,平均配速将是稳定且逐步提高的。只不过这个配速水平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刻意为之。

所以,在适应期,中老年锻炼者别随意为自己预先设定一个“配速指标”,那很可能脱离实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老年人的运动心率,如何控制?

说了半天,御行君的主张无非是,将运动心率控制在安全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对中老年人尤其如此。

在确保跑步(或快走、或走跑结合)的量和速度都在可接受的前提下,中老年跑者可以参考使用一个简单的运动心率控制公式:“170-年龄”。

比如,锻炼者现在是60岁,那么(170-60)得110,即每分钟心率应控制在110次以内。为安全起见,如果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中老年人,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再乘以0.9的系数。

当然,公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身体状态也会受到天气、情绪、睡眠质量、身体节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死套公式,如果跑步时身体感觉不佳,则应进一步放慢速度,或者干脆放弃当天的跑步锻炼计划。

50岁之后才开始跑步锻炼的人,最好在开启锻炼计划前,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清楚自己的身体,尽最大可能降低运动风险。

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运动适应期可能长达一年以上。但只要顺利渡过适应期,长期坚持锻炼,仍旧可以成为跑步达人,届时再谈配速问题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