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军首先占领了晋察冀边区,企图把这里作为占领整个华北,进而侵占全中国的重要前进基地。晋察冀边区地处衡山、五台山和燕山山脉的连接地带,不仅控制着日军入侵关内的咽喉要道,还对平绥、同蒲、正太、平汉、津浦线等交通大动脉,以及北平、天津等大城市产生威胁,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为了延迟日军的侵略速度,1937年11月7日,八路军正式成立了晋察冀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的成立后,不断袭扰和破坏交通运输线,严重威胁了日军的后勤补给和战略纵深的稳定,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日军腹地,引起了日军的极大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发动八路围攻

为了消除这个后顾之忧,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分别从第5、第14、第109师团、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共抽调2万多兵力,于11月下旬由平绥、平汉、正太、同蒲等铁路沿线出动,分八路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起了进攻。

当时晋察冀军区下属4个军分区:

第一军分区(独立第一师),杨成武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辖区为雁北、察南、平西、平汉路保定至北平段以西的冀西地区。

第二军分区,赵尔陆任司令兼政治委员,辖区为晋东北和太原以北地区。

第三军分区,陈漫远任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辖区为平汉路保定至新乐以西地区及部分路东地区。

第四军分区,周建屏任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辖区为平汉路新乐至石家庄以西和正太路石家庄至寿阳以北地区。

这4个军分区不仅有各自控制的区域,还有向纵深活动的范围,四周与日军接壤的广大地区就是各自的游击区,创建敌后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荣臻料敌于先

早在日军发动围攻作战之前,聂荣臻根据战争局势变化、敌我兵力、武器装备对比情况,就判断出日军下一步围攻作战意图,制定了扬长避短,歼敌于运动中的战略。

从10月中旬开始,晋察翼军区就开始做反围攻作战准备:

第一、以部分老部队为骨干,带领部分游击队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二、以部分游击队袭扰日军后方据点和交通线,主力隐蔽集结,寻机歼灭日军。

第三、命令各军分区,把有基础、有经验的团队部署在机动位置,依靠大量新组建的游击武装对付敌人的围攻,以削弱、消耗、疲惫敌人。

第四、发动组织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封锁消息,使日军举步维艰。

就在日军发动围攻作战的前一天,聂荣臻在发给上级的电报中更是对敌情进行了准确的判断:因敌深入我境,后方联络线延长,八路军不断的袭扰,晋察冀义军纷起,声势颇大,故敌有肃清联络线,巩固后路之必要。因此敌人可能向我晋察冀开始进攻,在东面首先战满城、完城、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等县,逐我进山区,离平汉路。西面有进攻五台、盂县,分为据点之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重要指示

11月24日,日军向晋察冀边区展开了八路围攻。晋察冀军区在面对日军进攻时,坚决贯彻作战指令,避敌锋芒,主动撤离县城,依托山区有利条件与日军周旋,灵活巧妙的袭击日军,延滞日军进攻;主力部队则隐蔽行踪,寻机歼敌。结果日军进入根据地后,面对复杂的地形和我军的日夜袭扰,交通受阻、补给困难,陷入了到处碰壁四面挣扎的困境。

12月初,在反围攻作战关键时刻,毛主席通过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转来反围攻作战的指示:

第一,避免正面抵抗,袭击敌之后尾部队。

第二,在敌之远近后方活动,使敌处于我包围之中。

第三,同蒲路、正太路必须积极活动,予以有力的配合。

第四,注意在敌后方破坏伪组织、伪军。

第五,加紧瓦解敌军工作。

第六,在确有胜利条件下,集结适当力量给敌以部分歼灭和有力打击,增加敌恐怖与进攻困难是必要的,但需详细审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解日军八路围攻

接到毛主席的指示后,晋察冀军区积极调动主力部队,在乱岭关、大龙华两地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由应县出动的1000多日军,附400多骑兵,一路轻敌冒进,至乱岭关地区时,被我第一军分区主力部队截击,死伤200多人。

由保定、易县出动的3000多日军,附战车十几辆,还有飞机掩护,气焰十分嚣张,攻占涞源后,以一部向走马驿、灵丘急进,结果在大龙华地区遭到第一军分区主力和军区骑兵营的沉重打击,伤亡200多人。

另外根据指示中的第三条,八路军第120、129师各一部,也在同蒲铁路北段、正太铁路沿线开展破袭战,调动敌人回援,有力的配合了晋察冀军区的反围攻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12月21日,晋察冀军区在此次反围攻作战中,共进行大的战斗8次,毙伤日军1087人,缴获马、步枪312支,轻机枪10挺,子弹5万发,马十余批,电台一部,汽车、坦克各一辆。我军为了保卫根据地,共牺牲营级干部3人,连排级干部10多人;伤营级干部1人,连排级干部30多人;战士伤亡600多人。干部的高伤亡率,充分体现了八路军指挥员身先士卒、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在我晋察冀军区军民共同奋战下,来犯的日军最终被迫放弃晋察冀根据地边缘地带的几座县城,先后退回铁路沿线,日军的八路围攻以失败告终。

战后,聂荣臻对此次反八路围攻如此总结:在一开头,我们对这样犀利的装备着现代武器如坦克、飞机、大炮的敌人,没有作战经验。日本人以前也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像我们这样精于游击战术的敌人,为应付我们在他们后方的日渐增强的威胁,他们用了传统的正面进击,借用陆地与空间的轰炸,意欲占领我们的一个据点,开始移动军队,向我们进攻。当他们占领了这个地方,他们认为战斗已告结束,不过我们只是撤离这一据点,以便包抄过去,袭击他们的后方,几乎时常是我们用切断他们同后方的交通线,来强迫他们退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