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一篇关于张先的文章,很多朋友在后台给我发私信,让我讲一讲“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故事。原本回复了很多朋友表示不想借此写文章分析的,但是后来私信的朋友实在太多,我就不一一回复,借此形式介绍我了解到的信息,欢迎留言补充。

我原本也以为“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苏轼为了调侃张先写下的,可是我认真研读了相关的文章之后却发现,事实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诗词的意思不用赘述,我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张先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这些文学大家交往密切。

张先出生于公元990年,苏轼出生于公元1037年,所以从年纪上来说张先是苏轼的长辈。然而,因为在文学和政治上的“缘分”,两个人成为了忘年之交。

据说张先一生风流快活,享尽荣华富贵。苏轼对张先的生活有这样的评价: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由此可见,张先逍遥的生活情景。

后来张先在80岁的时候又决定迎娶一位18岁的女子作为妾室,为了表示庆祝,特地在家设宴款待亲朋好友,苏轼当然也在其中。

席间,张先春风得意,饮下一杯美酒之后开始赋诗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轼听闻也诗兴大发,随即写下一首《戏赠张先》的诗词来作为回应和调侃,诗词原文为: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相传后来这个小妾还为张先生下了两男两女四个孩子,张先一生共育有十子两女,而年龄最大的儿子和年龄最小的女儿竟然相差整整60岁。

这就是我们一般了解到的“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来历,也有很多人据此将《戏赠张先》这首诗判定为粗鄙低俗的作品。

可是当我去查阅资料之后却发现,很多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2013年9月,一位名叫祝淳翔的作者在《书城》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也谈“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文章,明确指出《戏赠张先》的作者并非苏轼。

他的理由是在《拾慧篇》、《北华月刊》和《寄庐茶座》这些书籍文章当中都要类似的桥段,并且故事主人公姓名和诗词也各不相同,只是标注了“浙江定海徐某”或者是“某翁”,并没有任何直接说明作者就是苏轼。

而强调苏轼就是诗词作者的说法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混淆了。

2019年11月,又有一位叫陈福康的作者在《书城》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也来谈“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文章(这篇文章我没有查到全文)。他认为“一树梨花压海棠”无非就是从明朝就流传至今的民间段子而已,因为目前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版本就来源于明代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

另外还有两本可信度相对较高的书籍也给出了相似的论断,分别是1990年出版的《苏东坡全集》和2012年出版的《石林诗话校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苏东坡全集》当中记载,张先和苏轼确实曾经相互写诗调侃,只不过苏轼写的是《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也就是我们开头说到的那句诗,全文如下: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在《石林诗话校注》也记述,两人想和的诗词只有苏轼的流传了下来,而张先的诗词却没有被完整记录,只在宋代文人叶梦得的《石林诗话》一书当中记载有这样两句:愁似鳏鱼知夜永,懒同蝴蝶为春忙。

不管是不是苏轼的作品,这首诗都跨越了数百年历史来到我们面前,对于古典诗文我们抱着理性客观、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学习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纠结了。

孰是孰非,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权作分享,欢迎关注后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