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A股上市以来的首份业绩预告“出炉”。

8月6日晚间,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中芯国际”)发布了未经审计的二季度财报。公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公司实现销售额9.3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归属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3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644.2%,营收净利均创下了其单季历史新高。

而另一边,公司的股价表现反常。

8月7日开盘,公司A股、H股双双“跳水”。截至收盘,A股中芯国际收报80.47元/股,下跌5.13%,港股中芯国际收报29.9港元/股,跌幅为8.7%。

业绩增长却股价齐跌

根据公告,中芯国际2020年二季度毛利为2.49亿美元,环比增长6.4%,较2019年同期的1.5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64.5%;2020年二季度毛利率为26.5%,相比之下,2020年第一季为25.8%,2019年第二季为19.1%;二季度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8.6%。

此外,2020年Q2业绩预告中还给出了第三季度的指引。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增加1%至3%,毛利率介于19%至21%的范围内;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经营开支将介于2.2亿美元至2.35亿美元之间,由非控制性权益承担的损失将介于0美元至1000万美元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就在业绩预告公布后,中芯国际A+H股出现下跌。

今日(8月7日)开盘,中芯国际-U低开1.79%,随后盘中跌超4%;港股中芯国际午间收盘前跌幅扩大至近10%,股价跌破30港元关口。截至收盘,中芯国际-U收报80.47元/股,下跌5.13%,港股中芯国际收盘跌幅缩窄至8.7%,收报29.9港元/股。

对于公司股价走低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司整体业绩在预期之内,但Q3毛利率指引只有20%左右,或给此后的净利润带来一定的压力。

在8月7日上午举行的业绩电话会议上,中芯国际高管也表示,“今年折旧增加对毛利率的影响大概有5个百分点。毛利率对净利润带来的压力是有的,但公司也在想办法缓解。”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IPO日报表示,“业绩预增是受到国产替代政策驱动下的需求激增,而今天A股与港股大盘表现不佳一方面是近期各国宏观数据不理想,另一方面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作为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避险情绪主导。”

政策利好集成电路产业

发布业绩预告的同时,中芯国际还表示,拟将超募的256.63亿元资金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成熟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据悉,此次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计划募集资金200亿元,实际募集资金456.63亿元。

就在前几日,中芯国际宣布已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根据公告,两者有意共同成立合资企业,用于从事发展及运营聚焦于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项目将分两期建设,项目首期计划最终达成每月约10万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二期项目将根据客户及市场需求适时启动;首期计划投资76亿美元,注册资本约为50亿美元,中芯国际出资拟占比51%。

川财证券认为,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利好国产设备与材料厂商。“中芯国际此次项目一期与此前募投项目合计投入约612亿元,当前代工厂国产化率约为15%,有望为国产供应商带来约92亿元的资金投入”。

作为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家掌握14纳米工艺的企业,上述募投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能。2020年7月,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登上A股半导体“一哥”宝座,同时也成为近十年A股有史以来的最大IPO。

从整体行业来看,集成电路产业也迎来了重磅利好。

8月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政策措施。其中税收优惠政策是重中之重,其中规定对小于28纳米(含)的项目(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进行前十年将免税。

在政策利好下,集成电路板块迎来了大爆发。分析人士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国家政策、大基金持续加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砥砺前行,国产化空间广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杨紫薇

版式 潘洁

编辑 吴鸣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