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弥补地铁规划的不足,广州准备了一串“杀招”!一种观点认为,广州规划欠科学,就单单拿城市规划来说,缺乏专家论证,最简单两个例子,一个是3号线的小容量设计,一个是中心城区没有快速干线,也没有高密度地铁,现在是全广州人的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地铁

对此观点只能部分认同,应当看到,3号线的设计是本世纪初的了,当时已经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全国第一条能跑到跑120的地铁线路、广州第一次使用自动闭塞信号系统),不过因为当时1/2号线客流太低,所以对3号线的客流预测比较保守。

尽管如此,3号线的总工程师是港珠澳大桥顾问陈韶章,水平肯定不差。他在3号线出现大客流之后,提出了拆解天河客运站支线的计划,也被采纳了(也就是现在正在施工的10号线)。两年后18号线通车,番禺广场前往广州东站的乘客可以乘坐18号线,帮3号线分流。

至于高密度(高载客量地铁),广州也有规划,但因为建设次序和计划修改原因,现在还没有建成。目前的13号线(东西干线,市区段沿东风路敷设),11号线(环线)都是8节编组列车。因为客流预测出现问题,第二批建设的线路都受到了影响。

3号线采用了较小的车厢,5号线采用了直线电机车辆,载客量更小(不过好处是对线路要求不大,也促成了动物园站可以加站),6号线因为定位是辅助线,离开金沙洲之后沿着次级干道行走,只能起到增加覆盖面但没办法分流(因此与同样在市区是东西走向的1/5号线各有两个换乘站),其4节编组车厢也不堪重负。

广州地铁

原萝岗区建立时,为了发展而用6号线二期代替了原本计划的4号线(4号线没办法进入市区),导致6号线出现严重的客流瓶颈,现在已经大规模购买新车来疏导客流。8号线原本是南北干线之一,途经荔湾区中东部旧城,但工程延误,预计今年底才能开通。

第三批建设的线路则多是郊区线路,本来是为了方便郊区出行,但在市区线路未能完善的情况下,加重了市区线网客流压力。为了弥补第二批线路而换用大一点的车厢有7号线和13号线,但两线现在都没办法连接市区,因此分流效果较弱(13号线一期仅在鱼珠站接入线网,给5号线东段灌注非常大的客流)。

14号线和9号线则让本来情况就不好的3号线雪上加霜,21号线的到来让5号线的调度陷入了三选一的难题(车陂南、鱼珠、员村三个站选一个救火)。不过这一批线路方便了郊区出行,14/21号线甚至有快慢车模式,大大方便了远郊区的居民。

第四批线路则是两条郊区快线(政策性工程)和市区线路的完善。四条线路在CBD附近画了一个“米”字(3/10/12/13号线),以及一个圈(11号线),这批线路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不过还需要一定时日才能修建完成。

为了弥补地铁规划的不足,广州准备了一串“杀招”!总的来说,广州地铁的设计没有太大问题,不过规划的短视和前期建设经费不足(亚运会耗费了很多钱),这个坑需要很久才能补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地铁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