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引言

提起凌濛初,或许有些陌生,但是说起他的作品便是妇孺皆知。“二拍”白话短篇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都是晚明杰出小说家凌濛初的作品,在同时代之中,“二拍”具有重大意义,是最早的两部在早期版本基础上由文人独立改写而成的短篇小说集,而这两部作品,也为凌濛初赢得了盛赞与美名。

凌濛初出生在浙江湖州府,作为晚明时期少数真正积极创作并倡导白话短篇小说的作家之一,他与冯梦龙成为晚明时期的作家之中贡献最大的两位,两人作品合称为“三言二拍”。凌濛初既是话本小说家,也是学者、诗人、剧作家,才华横溢,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濛初画像

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作者对于周遭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细腻把握,通过笔触之间展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艺术审美。艺术集大成是作者的多年功力的反馈,同时,艺术的变迁史也是作者的时代经历的变化史。透过艺术品位人生,体察社会。

l 艺术积淀,源自书香家庭和名流友人。

凌濛初的成长离不开其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同时期创作生涯也与其交际友人息息相关。凌濛初是幸运的,他所生活的环境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养料,在他的作品之中,能够看到他浓厚的艺术积淀和时间积淀出的内涵,这也形塑了其艺术作品的奇思妙想。

凌濛初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父亲凌迪知是进士,也是著名的雕版印书家,凌家刊刻的许多学术和文学作品方面的木刻书籍因其校勘精准、印刷清晰、记忆竞争而备受当时晚明时期书商和收藏家的推崇,享誉美名。

年少之时,凌濛初便随着父亲从事木刻与出版事业,习得专长。凌家的书香氛围,以及其父亲本就颇有才华,凌濛初受到家学渊源的熏陶,经历着传统文化的启蒙,少年之时便崭露头角,早年便中了秀才,但是却在科考场上屡屡不顺,而未能考取更高的功名。

书香门第

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凌濛初并没有因此颓废消极,而是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苦读和著述编书事情上来,他涉足于文学领域,并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文化成果。

而到凌濛初成年之后,在二十一岁之时,其父亲因病去世。凌濛初开始逐渐与社会外界进行交流,广结名士,交游学者,并认识了著名的文人冯梦桢,此人也成为了凌濛初的好友,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凌濛初涉足于文人交际圈之中,与文人骚客吟诗饮酒,交游赏花,凌濛初也逐渐在文坛之中崭露头角,并逐渐为世人所认识。凌濛初第一部刊刻本《后汉书纂评》问世之时,当时著名文人王稚登为其作序,同时很多社会名流为其赞誉,称赞凌濛初的卓越才能。凌濛初年轻好学,才华横溢,成为文坛令人瞩目的新秀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汉书文本

而这种学习也使得凌濛初内心得到了涵养与积淀。而到五十五岁之时,凌濛初又开始转向了入仕做官,并受任于上海县丞,之后又负责监管海防。这段任职的经历也丰富了凌濛初的生活感受,在任职期间,他严格监管认真行事,着力清除盐场的积习陋弊,在职务期间表现优异,而颇受朝廷的赏识。

在凌濛初生命的最后历程之中,他在上海任县丞八年,任徐州通判三年一共十一年,虽然官位不高,但是他始终能够做到勤勉为政,忠于职守,为一方百姓图得真正的实利,是一位好官员。

凌濛初的学习经历和为官实践,奠定了他艺术审美的独特性。凌濛初虽然一直在科举之中不顺心,但是在仕途之中,勤于政事,熟练吏事,这些经历也使得凌濛初虽官位低卑却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

l 爱情书写,展现着人生经历的曲折丰富

凌濛初所生活的晚明面临着崩溃,这一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封建制度已经濒于分崩离析,社会呈现日趋颓败的趋势,在很多方面都显示出与传统运转轨道相悖离的状态。而在这种状况之下,社会也呈现出了与传统理学道德约束之下不一样的“异质“色彩,这在凌濛初的艺术作品之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这一时期城市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迅猛发展,为晚明的封建社会的经济注入了发展动力,社会物质文化生活表现出了繁荣景象。而政治经济的变化与发展,也必然对社会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晚明时期,传统儒学开始由宋元时期的神圣化逐渐转向世俗化,社会思想观念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宋朝集市

凌濛初在功名道路上命途不舛,在科考上屡屡遭受挫折,而这种创伤也使得他逐渐萌生了厌世归隐的念头。年少之时,凌濛初即“补廪生”,看似拥有着前程似锦的仕途生涯,但是之后却一直未能登科,使得满怀功名愿景的凌濛初精神备受打击,心情沮丧。

凌濛初多次参加科考,同时还得到了当时李维桢的提携,但是一直未能如愿,这种状态之下,凌濛初甚至想永远放弃功名,归隐山林,然而,心中根深蒂固的功名济世的想法却一直压抑着凌濛初,凌濛初始终顽强坚持着科举考试。

凌濛初在举业不顺、怀才不遇的精神打击之下,逐渐心情沮丧,在百无聊赖之时,他曾经与落魄士子、青楼歌妓等相交往。《套数·惜别》是凌濛初为一个和自己曾经有过感情的青楼歌妓而创作的,诉说了一个凄怨动人的故事。

主人公移居异乡,正处于愁苦寂寥的心境之下,无意间结识了一位佳人,两人“两情俱畅,一意为欢”,可是好景不长,这位青楼女子突然遭遇迫害,而难以在此继续为生,只能远走高飞,以避免遭遇其他不测之祸。而一介书生无以为助,只能执手相送。

凌濛初聊以慰藉的情人已经蒙尘而去,胸中涌上莫大的失落与愁肠,更带来了心境的忧伤与寂寥,于是凌濛初写下这首《惜别》。凌濛初的作品之中也展现着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表现了对于传统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的抗争以及对于自由爱情的赞美和向往。凌濛初在作品之中大胆地肯定人的合理的人欲,崇尚社会的真情实感。

凌濛初的作品之中,很多是自己对于生活和感情的创造性理解,在创作之中,他富有现实主义倾向,致力于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写之于文章之中。在其小说之中,展现着作者勾勒人物的典型细腻,对于市井生活的细致观察,对于婚姻爱情的独到理解,这些与凌濛初的人生经历密切关联。

l 信奉佛教,小说创作中表现出造诣之学

晚明时期,社会政治黑暗,权臣宦官交替当道,东厂锦衣卫特务横行,社会内忧外患,当时的社会之中上至统治阶层下至寻常百姓,都对现实产生了极度的幻灭感,他们企图在宗教之中寻找精神慰藉,寄希望于来生后世,而宗教正好具有这样的抚慰人心的功能。

因此大乘佛教有关世俗生活的一些原则和行为规范,在当时深受传统理学思想下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广受欢迎,这种异于传统理学的价值观同时又具有社会约束作用。晚明时期名僧在朝廷和世俗之间游走,佛教倾动朝野,遍行天下。

佛教游说

凌濛初的文学创作思想深受佛教影响,“二拍”的创作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凌濛初所生活的时代,大都尚佛。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期曾出家,因此在立国之后对佛教尤其重视,明朝时期官僚士大夫大都深受佛教影响,使得佛教在明代十分盛行。

而凌濛初的亲朋好友之间,也有很多信仰佛教之人,他们对于凌濛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友人冯梦桢,拜四大高僧之一的达观真为师,是万历年间著名的佛道居士,冯梦桢深受达观真的影响,习禅道深得体会,并经常与凌濛初两人一起吟诗出游,一起交流佛学的造诣之学。

而凌濛初本人也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出众醉心于佛教之中,其作品《杼山赋》就反映了他的佛教思想。

凌濛初以“即空观主”自居,而这种别号也反映了其佛教思想所主张的四大皆空、诸法无我和人生无常这些理论内涵。佛教主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同时大乘佛教的宗旨很多也在“二拍”之中有所反映,“二拍”之中宣扬观音信仰、佛教戒律、众生平等的价值观。

在《二刻拍案惊奇》之中《硬勘案大儒争闲气》之中就生动展现着凌濛初信奉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凌濛初指斥批判助学的力学思想,传达着对于大乘佛教平等观的思想倾向。在作品之中,凌濛初主张惩恶扬善,业障轮回这些佛教价值理念,并将这些与自己的文学作品紧密结合,在作品之中展现出对于佛教的尊崇和信仰。

凌濛初的作品生动展现着明朝时期的艺术审美的奇特取向,他所撷取的创作内容均取材于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之中,这也反映着晚明在社会崩溃之际,城市工商业迅速发展,与此相伴随的是崛起的城市市民阶层,他们要求更富生活表现的艺术作品,从中折射出晚明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濛初的文学艺术,以其美学品位为晚明之后的文学小说创作提供了审美标准。凌濛初的一生,在其位谋其职,文学艺术高超、官场生涯恪尽职守、高尚的道德精神等都留下了璀璨的历史记忆,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