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经过5年时间酝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横空出世。

此次军衔制度,共设六等十九级。其中:元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元帅;将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专业地方对应行政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9月27日,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士兵,被授予军衔,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其中共授衔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少将802名。

在这些将帅中,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就达55人,约占3%。名单如下:

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恒。

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

上将:肖克、张宗逊、邓华、彭绍辉、宋任穷、赖传珠、杨至成、陈士榘、陈伯钧、朱良才、杨得志、黄永胜、赵尔陆、李聚奎。

中将:王紫峰、王辉球、毕占云、肖新槐、杨梅生、李寿轩、张令彬、张国华、欧阳毅、周玉成、赵鎔、姚硃,晏福生、唐天际、曹里怀、韩伟、赖毅、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

少将:王云霖、王耀南、龙开富、刘显宜、吴树隆、杨绍良、张平凯、张树才、郑效峰、黄连秋、曾敬凡、赖春风。

第一位走上井冈山的是罗荣桓元帅,罗帅是唯一从秋收起义就跟着伟人上井冈山的元帅。

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一支部队来到了井冈山,和伟人的部队胜利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支部队里就有后来的朱德、陈毅、林彪三位元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12月,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的队伍也来到了井冈山,他是井冈山最后一位加盟的元帅。

这五位元帅在井冈山的斗争非常艰苦,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学过的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也能窥见一斑。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朱总司令在井冈山打游击时,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的真实事迹。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老总扁担的背后其实就是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井冈山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要地,国民党军队由于缺乏向导,面对井冈山也只能望洋兴叹。

但是,井冈山当年常住人口不足2000人,年产谷不满万担,即便是风调雨顺,当地人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更不用说支持革命队伍了。

井冈山下的宁冈县盛产大米,周边的遂川、永新、茶陵、酃县条件要更好一些。由于土地大都掌握在少数地主手里,大量粮食都汇聚在地主居住的县城和镇里。因此,部队时不时下山打土豪,所得粮食部分分给当地贫民,剩下的以充军资,勉强度日。

会师以后,井冈山上又添了近万张嘴,每月要消耗40多万斤大米,成为当时急需解决的难题。朱总司令就亲自下山挑粮,饥一顿、饱一顿顽强坚持着。

加之,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的封锁,使当地物价飞涨,3分钱就只能买到些南瓜皮了,甚至一度出现有价无市的窘境。于是,无论是咸菜、酸萝卜、茄子、芋头,只要能找到的都充入军需库,精算到以克为单位勉强度日。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红4军主力被迫弃守井冈山,向外突围,到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赣南、闽西地区继续纵横驰骋,创建新的中央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老总与扁担的故事至今为人传诵,就是因为这条扁担象征着官民平等、干群一家、同甘共苦,带着群众路线的红色基因。

正如肖韶光的一首诗:朱德的扁担枣红锃亮,不需要任何装饰以及防腐剂,释放出一种无法抗拒的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