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治理线上公开课第六期,由上海爱芬环保的马晓璐老师与大家分享,在上海的案例中,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角色以及如何助力和推动社区治理。

1.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角色

从全国来讲,“垃圾分类”从去年到现在一直都是个热门词汇,也一直都在热火朝天地开展中。去年关于垃圾分类的公司每一天大概有几百个注册,而今年疫情慢慢恢复正常后,相关政策也持续在推进中。

从社区中推进垃圾分类是一种服务模式,一般是由政府向相关公司企业以及一些社会组织支付一定金额来获取垃圾分类的服务内容。

垃圾分类“服务模式”的困局

目前在社区中政府购买的垃圾分类服务模式,大部分是面向相关的公司,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服务模式存在一定的困局:居民参与度低、经济成本高、社会价值低等。

居民参与度低

这样的服务模式虽然看起来有效果,但居民却很少参与其中。

一旦出现该公司停止垃圾分类服务的情况后,那之前所做的成果几乎都归为零,包括社区的垃圾分拣率、垃圾分类指导员、垃圾减量等内容都将消失。

经济成本高

这样的服务模式也消耗大量资金。

首先,相关设备的建设成本极大。其次,整个垃圾分类的服务链运营成本也非常庞大——设备的维护、人力成本、运输成本。

社会价值低

大量资本的投入旨在能够培养居民的参与度与自发性,形成一种爱护环境、主动分类垃圾的社会氛围。可是从实际情况上看,这种服务模式的社会价值还是偏低的,大部分居民对此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而他们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垃圾分类各利益方需求

这样的传统垃圾分类服务模式为什么不像其他模式一样有效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垃圾分类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垃圾分类利益相关方需求(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外部环境

相关主管单位(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需求:解决垃圾问题,进行垃圾后端处理,并完成减量的指标(每年的垃圾增长率要控制在一定的指标内)。

垃圾问题日益严重,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面临着很大压力。例如上海市每天产生垃圾大概2.6万吨(每年递增),虽然有亚洲最大的垃圾综合处理厂(面积比澳门行政区大一点),也只能处理市区70%垃圾,30%(偏远,面积大)只能就地处理。

资源再利用企业(包括焚烧厂和填埋场)的需求:吸纳和处理垃圾,需要接受分类好的可回收物和湿垃圾(厨余垃圾)。

其他政府部门(妇联、文明办、团委、文教、民政)的需求:动员相关团体参与,并提高市民的文明度。

街道的需求:推动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地实施,改善环境,推动社区自治。

社会组织的需求:形成垃圾分类社区案例,实现组织的(环保)使命。

小区环境

物业的需求:小区环境整洁,居民能够自主分类,得到居民的认同。

居委会/业委会的需求:小区环境好,提升居民的素质以及对自我的认可度,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居民的需求:小区环境干净,垃圾分类知识获取更方便,邻里关系和睦,能够参与社区事务,并服务社区。

保洁员(二次分拣)的需求:不增加工作量,工作环境能够得到改善,居民能够配合并得到他们的尊重,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学习新的技能。

志愿者的需求:社区环境能改善,个人价值能体现,并增加社区的归属感,与他人有更多的连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垃圾分类没有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前端的分类投放,中端的分类运输,以及后端的分类处置,这牵涉到以上方方面面的利益。而垃圾分类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动员的工作,如果运用传统的服务模式就必定存在一定的困局,居民很难被动员,并自发从事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

社会组织的角色

为了走出困局,社会组织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区内部系统的设计

社会组织可以作为社区内部系统的设计者,这主要包括垃圾分类的工作理念、流程方法及案例。由于社区管理者及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够深入,需要有人在社区进行探索、尝试,并形成相关经验和案例,进行推广和实践,而社会组织能够出色完成这一角色。

垃圾分类的指导者

在设计完成后,社会组织可以作为指导者,对社区进行培训、咨询和督导等工作。

垃圾分类的推动者

社会组织应作为第三方,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推动、协助和沟通社区及企业各方进行垃圾分类相关问题的探讨。

案例分析

基本信息

广盛公寓(上海):商品房,共计143户居民。

垃圾分类时间:2012年-至今

项目核心目标:影响社区居民自主进行垃圾分类

项目成果:月湿垃圾减量率超过59%,居民处袋投放湿垃圾参与率超过90%

上海爱芬参照“三期十步法” ,在前期针对小区系统化地设计垃圾分类的工作流程及方法,中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能力提升,后期帮助社区建立垃圾分类管理系统。

三期:导入期、执行期、保持期。

十步:社区调研、工作小组、硬件配备、宣传动员、人员培训、正式启动、值班督促、社区激励、总结评估、制度建设。

工作流程及计划——导入期

导入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组织建设、宣传培训和硬件改造。

我们在前期进行社区调研,了解当地社区的基本情况后,作为设计者的角色设计了一套工作流程,并组建了一支工作小组,并积极宣传动员、寻找及培养核心骨干。也积极联系社区管理部门做了相关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升级。

对社区的硬件改造(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区宣传动员工作(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对社区志愿者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工作流程及计划——执行

执行期,也就是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工作时,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构建监管机制和鼓励机制。

在工作正式启动后,我们及时转换角色,从指导者转换为推动者,从设计安排转到监督、督促的工作,以保证促进居民垃圾分类的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并积极对社区居民做激励工作,增强其主体意识和信心。

志愿者督促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果展示与学习交流(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工作流程及计划——保持

保持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制度建设。在社区促进垃圾分类、培养居民主体意识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估,纠错改正、完善体制,并形成一系列长期有效的社区垃圾分类方法和管理制度。使社区居民行之有方,做之有效。

所有的工作流程的核心都是以能否影响及促进社区居民自主垃圾分类为目标。

2.社会组织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推动社区自治

社区自治和垃圾分类的关系

社区自治和垃圾分类可以是促进关系,也可以是限制关系。

社区居民自治比较好的小区,对垃圾分类是一种促进作用。这类的小区往往是老小区,居民之间相识度高,信任感高,邻里关系融洽,参与社区事务积极。

而社区自治做的差的小区则对垃圾分类是一种限制作用。这类的小区可能是新开发的楼盘,居民互相之间不熟悉,互动少,对社区事物的参与度低。

所以,社区居民互动性强弱是关系社区自治和垃圾分类推进的重要因素。社区居民互动性强有利于垃圾分类的促进及推广。反之,互动性较弱的社区较难促进垃圾分类。

建立正向关系的关键工作

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垃圾分类之前,首先需做好建立正向关系的关键工作,对团队的主要成员——本地志愿者团队和社区管理团队(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进行培训、赋能,让其有责任、有能力做好接下来的社区垃圾分类建设与促进工作。

组建志愿者团队及赋能


影响居民的核心力量来自与本地的志愿者团队,也就是小区居民自己。因为社会管理团队人员有限、资源有限。外地志愿者对本地情况了解不深,难以对居民产生影响。

组建志愿者团队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小区现有的志愿者团队(退休党员、楼道长、亲子家庭等)上扩充,并给予他们相关培训及赋能。社会组织主要以动员当地力量、推动社区自治为目标,而不是代替社区居民。

「案例」一

“我们小区像老弄堂一样温暖”

小区名称:包运大厦

小区规模:239户

启动时间:2017年3月

垃圾分类成效:社区居民自主分类率高,志愿者深入持续地进行宣传动员,物业及保洁员箱房管理满足垃圾分类要求,日均湿垃圾(厨余垃圾)产量2-3桶(120L)

该小区志愿者团队建立时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包括组长和副组长,并且其中的一名核心成员是退休校长。所以每次我们在推进工作时,与组长和核心成员商议后,志愿者团队会将任务自发推行地很好。

并且志愿者团队建立好后,居民都经常一起做事情,一起活动一起玩,氛围很好,后期我们完全不用操心,居民自己就能将团队维持地很好,自主推行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我们小区像老弄堂一样温暖”(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案例」二

“垃圾分类志愿者要像营业员那样服务大家”

小区名称:通阁小区

小区规模:989户,28个门栋

启动时间:2017年12月

垃圾分类成效:社区居民自主分类率高,志愿者深入持续地进行宣传动员,物业及保洁员箱房管理满足垃圾分类要求,日均湿垃圾(厨余垃圾)产量5-6桶(120L)

该小区前期比较脏乱差,志愿者也很少,居民和志愿者互相吵架、不团结。但在中期经过我们的志愿者培训和赋能,以及进行志愿者例会,鼓励分享和讨论等工作后,越来越多居民明白了志愿者精神,以及团队工作应该怎么正确开展,并吸引到了好几位核心成员。后期他们改变非常大,变得很团结,刮风下雨还在坚持值班,并且还喊出了口号:“做垃圾分类志愿者要像营业员那样服务大家“。

我们相信每个志愿者都很重要,相信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和作用。尽管有些叔叔阿姨他们比较内向、不善言辞,或者经常提批判意见,但我们都很尊重他们,也鼓励他们分享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此激发出他们的参与性,让小区自治变得越来越好。

“垃圾分类志愿者要像营业员那样服务大家”(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社区管理者赋能

在正向关系建设过程中,对社区管理者的赋能工作也是必要的。

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虽然都作为社区管理者,但是工作内容不同,立场不同。为了做好推动社区垃圾分类的工作,社会组织应作为第三方,团结所有社区管理者,并达成共识,建立会议制度,给予他们相关的指导。

除此之外,还需通过积极沟通,和社区管理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相互支持、目标统一,从而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及垃圾分类等工作。

「案例」一

垃圾分类共识工作坊

某小区对垃圾分类工作推动没有信心,且互相推诿责任,达成不了共识。居委会在政府的压力下,不知道从何做起。

我们作为社会组织,就召开了一场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听证会,把所有的相关方都邀请到一起,共同来学习垃圾分类的政策要求、基础知识、工作思路及方法、时间计划、职责分工等。让大家都能看到彼此的工作,达到统一的目标,建立起信心,互相支持。

垃圾分类共识工作坊(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案例」二

实施指导

我们指导社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入户宣传。

小区入户宣传一般形式是楼道长或志愿者上门发宣传单,但这种情况下居民只会简单了解要垃圾分类了,但并不知道具体怎么分类、怎么操作。所以我们的经验是,上门宣传时的话术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入户这很短的时间内说清楚三点:政策要求、怎么分类、分类时间。

并且指导社区管理者正确发放垃圾桶。

发放垃圾桶也需要一定的流程,第一步会向居民展示湿垃圾(厨余垃圾)有哪些,第二步演示怎么除袋和丢弃(上海需要除袋),第三步向居民发放垃圾桶和相关资料。并且在流程中设计一些障碍和技巧,让居民去真正了解怎么操作,而不是一窝蜂领完桶回去却不知道拿来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行入户宣传和倡导垃圾分类(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发放垃圾桶及资料(图片来自上海爱芬环保)

3.总结

综上所述,为什么社会组织进行垃圾分类工作能更好地助力和推动社区自治?

是因为我们在这过程中,帮助到小区居民和团队进行了赋能,提升了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社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并且相信社区的每个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参与度,改善邻里关系,从而推进社区的相关建设和居民自治。

本篇内容根据以下资料整理而成:

《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中的角色及如何推动社区自治》

直播及PPT

上海爱芬环保 马晓璐

成都市2019年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
居民参与社区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项目

主办单位:成都市民政局
承办单位: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

- 本期分享到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