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天华为天才少年年薪200万刷屏了,现在又是天才少女姚婷获华为156万年薪刷屏,更是用实力演绎了什么是“美貌与智慧并存”!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潇湘晨报、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中央政法长安剑、量子位、中国基金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天华为天才少年年薪200万刷屏了,现在近日,华为最高档“天才少年”张霁以年薪201万入职华为冲上微博热搜。21君此前有报道:

而张霁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博士同学姚婷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年薪高达156万!实力诠释了“美貌与智慧并重”。

网友纷纷感叹:“她就是智慧与美貌的化身”“谁说读书没用!”

而对于156万年薪的使用,姚婷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但说到具体使用,姚婷有些无奈地表示:“156万放在房价都要10万一平的深圳市来说,感觉也很难做些什么。”

"天才美少女"回应156万年薪:工资不代表什么

姚婷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计算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她的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

姚婷研究方向为新型存储介质(NVM,SMR),数据库和键值存储系统。在CCF A类会议FAST、ATC,CCF B类会议IPDPS、MSST,CCF A期刊TPDS、TOS等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17-2018年在美国天普大学访学。2019年10月-2020年1月在西部数据日本研究院实习,任高级研究员。2018年、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9年9月参加NCIS 2019优秀博士生论坛,2019年9月获CCF存储专委会卓越论文奖。

姚婷称,有一天突然收到了华为HR的电话介绍部门情况并邀请投递简历。自己觉得研究方向合适就提交了简历,随后开始几轮技术面、部长面试、总裁面等等,最终被华为录取。

姚婷在华为的研究方向还是延续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在华为云平台上优化键值存储系统的存取效率和存储器件的使用。

对于156万年薪的使用, 姚婷第一个想到的是可以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但说到具体使用,姚婷有些无奈地表示:“156万放在房价都要10万一平的深圳市来说,感觉也很难做些什么。”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是要看他创造了多少价值,并不是说我拿到了156万年薪我就成功了。人生不是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现在即使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巅峰,它也不一定就是一个巅峰。而我中考的时候2A4B的成绩,它也不一定就是失败。这种节点上的得失,都没有什么价值。如果能够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或科研成果那才是有价值的。”

深圳房价有多高?上个月,“7.15深圳楼市新政”被视为深圳史上最严楼市调控政策,据调查,深圳二手房价格并未出现大面积的松动迹象,业主心态依旧比较坚挺,部分业主甚至上调了售价。而此前部分被限制挂盘价格的楼盘,在市场实际交易时却“阳奉阴违”,在中介平台上规避监管,发布虚假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实力打破偏见

“外界普遍误解女博士年纪大、严肃无趣、难以接近,其实我们很年轻,很有活力。”姚婷说。

接受媒体采访时,姚婷也听闻过某个互联网公司不招女博士的新闻。面对这种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她选择做出出色的工作,通过自身能力说服周边的人,慢慢打破这种偏见。

她认为“其实我本身并不排斥压力和竞争,我妈妈也常说我是需要压力才能更快进步的人,但我内心里是希望这一代的年轻人能活得更松快些。”

相比于“天才型选手”和“努力型选手”,姚婷说自己更像是“成长型选手”,始终在各个小环境做到优秀,再随着环境的改变提升自己。而不畏惧变化和挑战,可以说是姚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让她保持着勇往直前的鲜活状态。

本科课业之余,姚婷尝试了很多事情:大一辩论队,校运会短跑项目,中英文演讲比赛,几乎是学校各演讲比赛的冠亚军;大二学生会外联部副部长,挑战杯,辅修第二专业英语对外翻译,暑期支教; 大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大赛; 大四保研、准备上海中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回首四年,她觉得无比充实。

读博期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为了她不设限人生里的无穷可能。在导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她敢于挑战短板、突破局限,走进系统结构研究领域,把握各种研究课题、论文写作、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

美国联合培养的经历拓宽了她的视野,西部数据日本研究院的实习让她相信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好的工程师。曾经计划在高校工作却最终选择加入华为,姚婷说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就是要去尝试,激发潜能、让自身所学真正为工业界所用,科技有所转化。

网友:实力与智慧并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百万年薪的三个理由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他曾在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讲话中提及:

今年(2019年)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

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任正非还表示:

公司每个体系都要调整到冲锋状态,不要有条条框框,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英勇作战,努力向前冲。

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向前走,自己创造标准,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进,那我们就是标准,别人都会向我们靠拢。

同时还曝出了对八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的方案:

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万-201万人民币/年

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万-201万人民币/年

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万-156.5万人民币/年

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万-156.5万人民币/年

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万-100.8万人民币/年

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万-100.8万人民币/年

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万-100.8万人民币/年

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万-100.8万人民币/年

而在更早之前,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表达了他的一些“人才观”:

二战之后,德国和日本工业基础都被摧毁了。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整雄风”,没多少年德国就振兴了,所有房子都修复得跟过去一样,日本的经济也快速恢复。

这得益于他们的人才、得益于他们的教育、得益于他们的基础,这点是最主要的。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质、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华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资都是按年度工资制度发放的,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

目前,全球仅四人拿到华为“天才少年”最高一档年薪201万元,分别是:

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

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张霁(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华为百万年薪全球招人才,贵吗?

据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官方微信,回答这个问题,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只有广纳百川,才能迎来无限可能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一流的人才自然配得上一流的薪酬,因为应对全球科技竞争与挑战,破解封锁堵截困局,打好人才这张底牌至关重要。

面对美国的打压,华为不但没有裁员、减薪,反而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投入。面向全球揽才,入职年薪百万,我们不仅看到了华为求贤若渴的初衷,更看到了它追求发展共赢的胸怀。

机会是吸引人才的第一要素,薪酬待遇是吸引人才的必要条件。截至2018年底,华为员工来自全球近16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本地化率约70%。

国籍、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这些都不在华为招揽人才的限制范围内。虽然跨文化确实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可喜的的因素——多元化的人才。开放地吸引全球人才,未来必将因为多元而有无限可能。因为只有多元化的人才才能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才能迎来更加宽广的前景与未来。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对人才的渴望有多强烈,未来的道路就有多宽广。

第二句话:只有保持开放,才能真正冲破封锁

这次“天才少年”之所以如此引人瞩目,除了高薪资之外,也基于美国封锁制裁中国企业的大背景下。

要知道,除了华为,还有诸多大企业向张霁伸出橄榄枝,甚至开出高达360万的年薪。而他最终选择华为的原因是——针对华为在外所受“制裁”,希望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观察“天才少年”的深层视角:在“渡劫”的紧要关头,只有保持开放,不断充实人才力量,才能真正冲破封锁,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美国曾经也是最好的例子——从一个殖民地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保持开放吸纳了全世界的杰出人才;美国近来又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加征多国产品关税、打压他国企业、限制他国员工赴美、莫名逮捕华裔科研人员……

近段时间,美国更是动用政府力量打压“Tik Tok”,要求其必须在9月15日之前卖给美国公司,否则只能关门。

从开放到自闭,美国接二连三的举动断了之前吸引人才的传统优势,再加上疫情对经济影响的雪上加霜——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已下滑32.9%,创1947年有记录以来最大降幅;三季度的复苏也不值得期待。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我们欣喜地见到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广招人才,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开放。

第三句话:只有合作包容,才能保持携手共赢

华为不惜重金面向全球招收人才,中国企业对人才开放的态度就是中国的态度——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也只会越开越大,因为开放不仅代表着合作更意味着共赢。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习总书记在不久前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生产和需求承受全面冲击,世界经济步履维艰,但形势越困难,越要扩大开放。只有循环畅通互动,经济运行才能“气血充盈”。

面对对抗、冲突造成的鸿沟,中国传递着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面对贫穷、饥饿等治理难题,中国在一个个国际舞台上提供着公平公正的中国方案;面对持续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支援各国抗疫到承诺疫苗共享,中国智慧展现着人类文明之光。

以开放和包容迎来合作共赢,以冷静和理智应对冲动和焦躁,中国的担当将惠及整个世界。

本期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