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代名机F-14从美国海军退役,让众多雄猫迷们倍感惋惜。而全面接手美国海军舰队防空任务的F/A-18E/F,被军迷们认为各方面性能都赶不上前者F-14,从而导致美国海军舰队防空能力下降,开了历史的倒车,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胎上位

F-14是一种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70年代初开始装备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具有优秀的飞行性能、先进雷达系统和射程超远的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可以说是当时最优秀的空优战斗机,而且还具有远程拦截能力。

但是F-14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价格太贵,当执行一些低强度任务时,F-14的效费比太低,非常不经济。于是美国海军随后又研发了一种舰载战斗机,来搭配F-14使用(类似于美国空军用便宜的F-16搭配昂贵的F-15),这种新的战斗机就是F/A-18。

美国海军为了进一步提高F/A-18的效费比,还将其定位兼顾对地攻击,用来取代A-7轻型舰载攻击机。可以说在一开始F/A-18并不是用来替代F-14,只是作为一种“高-低档”搭配的补充,或者说是在真正的第4代重型战斗机服役之前的一个过渡。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海军第4代重型战斗机计划无疾而终。并且随着俄罗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对美国海军舰队的威胁越来越小,F-14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继续维持一支这么强大的舰载防空力量,似乎越来越没有必要,最终在2006年,所有的F-14被功能全面的F/A-18E/F全部取代。

从纸面数据来看,源自于出口“大黄蜂2000”方案的F/A-18E/F,无论是爬升能力、高速性能同F-14相比都差了一大截,而且还不能使用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这么看来F/A-18E/F似乎削弱了美国海军舰队的防空能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就从五个方面来分析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14优势的丧失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美国海军编队防空网的构成。美国海军舰队在执行中、高威胁的作战任务时,一般采用双航母编队,防御圈划分为外、中、内三层:最外层由舰载机负责,中层由舰载机和区域防空舰负责,内层由其他水面护卫舰艇负责。

冷战时期,离航母最远的舰载机实际上并不是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F-14,而通常是S-3反潜飞机,在最外围搜寻随时可能发射潜射反舰导弹的苏联巡航导弹核潜艇。但是S-3不会离开F-14太远,始终会处于不死鸟导弹的保护区域内。

由F-14构成的外层战斗机防空圈,通常距离航母300~350公里。大家熟悉的E-2C“鹰眼”预警机,一般位于F-14后方大概100公里处,这个范围其雷达基本上可以覆盖F-14与敌机接触的空域。但是在极限距离上,有时还得靠F-14自行搜索。

在E-2C和水面舰艇之间,还有一道战斗机巡逻圈,这就是中层防御圈,通常在这一层执行任务的就是作战半径较短的F/A-18。

位于F/A-18后方的就是在地平线处充当雷达哨舰的驱逐舰,而区域防空巡洋舰通常布置在离航母近的位置,一方面可以支援充当雷达哨舰的驱逐舰,另一方面可以为内圈提供点防御支持。

在进行空中巡逻时,一旦E-2C发现苏联超音速轰炸机群,就会立即指挥外围防空巡逻圈的F-14,加速前出拦截和延滞轰炸机群。此时F-14将会加速到1.6马赫左右,然后连续发射不死鸟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对于躲过攻击的轰炸机,F-14通常不会追击太远,而是交给下一层防空力量进行拦截。指挥F-14接敌的同时,E-2C还会将空中态势传回旗舰,紧急弹射待命中的F-14加入战斗。

从这里看出,速度较慢、并且只能使用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的F/A-18只能在中层防空圈捡漏,根本无法替代F-14的作用。但是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能发射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超音速轰炸机群,美国海军舰队面临的空中威胁逐渐减弱,F-14独特的价值也就没法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F/A-18E/F防空能力的提升

F-14退役之后,美国海军编队外层防空圈的重任,自然而然落到了F/A-18E/F的身上,那这种战斗机到底能不能胜任呢?

首先,F/A-18E/F气动外形加大机翼展弦比、编队中可以进行伙伴式空中加油等等设计,都是为了延长防空巡逻时间,达到外层防空圈的需求,从作战半径来看是没有问题的。

其次,F/A-18E/F承担外围防空圈任务的主要缺陷在于加速性能,再加上AIM-120空空导弹的射程同不死鸟相比也较小,难以做到像F-14在那么远距离上消灭敌人,但是随着对手超音速轰炸机力量的削弱,这种缺陷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最后,F/A-18E/F在防空拦截上也有自身优势,这就是AN/APG-79型雷达。该雷达是一种数位化有源相控阵雷达,在波束扫描的灵活性上,远远胜于F-14装备的新旧技术相结合的AN/APG-71雷达。特别是在探测低空小目标上,优势非常明显,实际的多目标处理能力也更强,这种特性使F/A-18E/F更适合于拦截低空突防的战斗轰炸机。

战斗轰炸机比冷战时期的超音速轰炸机小得多,并且机动性也达到了一般战斗机的水平,还有危险的自卫能力。对付这样的目标,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同AIM-120相比,机动性能就显得不足,从而导致执行多目标攻击时,F-14的实战效果并不比F/A-18E/F更可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链的升级

美国海军很早就开始利用数据链共享信息,统一指挥调度。海军编队的指挥中心可以设在航母上,也可以设在巡洋舰上,作为海军指挥控制系统的海上部分。指挥中心不仅接受来自陆上指挥中心的指令,还要整合所有舰只和飞机的上传数据,把下达的命令和必要的数据通过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TDS),由数据链分发至各终端。

美国海军早期使用的是战术数据链路A(TAIL A),北约型号为Link 11,这是一种保密的网络化数位数据链路,采用并行传输和标准报文格式。但是Link 11并不能直接指挥舰载战斗机作战,F-14上使用的是Link 4系列的战术数据链路C,Link 4C是非保密时分数位数据链路,缺乏抗干扰能力,但是简单可靠,用于4架F-14进行组网的编队空战。至于指挥F-14的,是由E-2C预警机使用的Link 4A数据链路。

虽然美国海军航母上也安装了Link 4A双向链路,但一般不直接指挥空战,而是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和舰载机着舰引导。由上可以看出,F-14装备的数据链系统兼容性差,而且容易受到干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海军作战飞机开始装备战术为信息电路,也就是北约所称的Link 16。这是一种高度保密和电子反制的大容量无接点数据链路,采用时分多址技术(TDMA),向每个单元分配时隙进行数据传输,去掉了Link 11的网络控制站,不会再出现单个节点被摧毁,整个网络瘫痪的现象。

另外Link 16还采用报文保密和传输保密两种保密手段,即使截获报文也需要密码才能解读,同时抗干扰能力也很强。Link 16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使用能大幅提高整个舰队的态势感知能力,大大提高防空作战的效率。而这种数据链的终端,只安装在了F/A-18E/F和F-14D上,大量的F-14A假如想升级,就需要大量的经费。

试想一下,一架由于Link 4C遭到干扰,而未能及时到达作战位置的F-14A,其作用显然比不上一架稍晚、但是却能准确到达的F/A-18E/F。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任务性

虽然F-14在后期通过加装AN/AAQ-14目标照射吊舱,获得了使用激光制导炸弹的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但是F-14进行对地攻击还是不专业,没有合适的对地攻击用传感器和射控系统,使其在发现和处理地面目标的能力上相当有限,也就是说对指定的固定目标可以轻松实施精确打击,但是一旦面对移动目标或者复杂地形上不利于观察的目标时,就无法胜任了。F/A-18E/F在设计之初的定位就有对地攻击能力,其装备的AN/APG 79有源相控阵雷达,具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功能和地面移动目标跟踪功能。并且F/A-18E/F还可以携带功能完整的导航和攻击吊舱,能有效地发现、识别各种地面目标,火控系统也可以支持所有的海军攻击武器。完善的对地攻击能力,使原打算取代A-7攻击机的F/A-18E/F,连A-6的工作也一肩挑了,甚至连美国海军未来攻击机计划A-12的研发都随之取消。

另外,F/A-18E/F还有同机型的电子战飞机EA-18G,它可以同F/A-18E/F组成攻击编队,方便的提供电子压制。相比之下F-14的电子对抗能力就略显过时,例如1991年海湾战争时,就有一架F-14B被老式的SA-2防空导弹击落,暴露出了F-14对地面防空火力缺乏电子压制手段的弱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性

F/A-18E/F便宜又好用,这是众人皆知的优点。好用并不是指它性能更好,而是说可靠性更高、维护性更强。总体来说F/A-18E/F的使用成本只有F-14的1/3左右,这么算下来,一年就可以节省不少的开支。

此外还有一个并不是众人皆知的原因,随着各种昂贵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美国海军越来越强调携带未投掷作战载重返回航母的要求,而不是将载重随意丢弃空机返回。F-14本身空重非常大,比如执行防空任务时,就规定不能挂满6枚不死鸟导弹着舰。

F/A-18E/F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携带武器着舰的要求,通过改动气动布局,改善了飞机的低速升力特性,使它在携带较多载荷时,仍然可以保持适当的下沉率,这样就不用把没发射的武器丢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从务实出发

从以上可以看出,F-14的退役实际上是美国海军战略思想转变带来的编制转变。F-14虽然可以通过改装来满足未来作战的需求,但是性价比太低,连超级大国美国也无法承受,而这也正是中庸的F/A-18E/F占据了航母甲板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在每艘航母上只保留一个F-14中队,防空网不是更加完善吗?但是假如从后勤保养和任务弹性上来说,4个VFA中队比1个VF加3个VFA中队来得更有效率。所以总体来说,在冷战结束后F/A-18E/F替代F-14并没削弱美国海军的舰队防空能力,反而提升了综合作战能力,无论是防空还是对地攻击,都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从另一方面来看,F/A-18E/F制造成本的降低,使美国海军可以通过增加采购数量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同时采购量增加使价格降低,使盟友也可以买得起,这正体现了冷战结束之后,美军更加务实的心态。正像如今F-35代替F-22大行其道,即将成为美国盟友们未来普遍装备的“大路货”,又何尝不是这种务实心态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