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这些平台是把一本书的精华都呈现给你,听就行了,但是真正的获取知识需要的是“想一想”的过程。听讲只有5%的学习吸收率。一本书动辄10万字以上,有开篇、有逻辑布局、有层次推进、有结尾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听书,浓缩在20分钟左右的信息,是别人咀嚼过后的提炼,而你是被动接受。被动接受除了记住几个知识点,没有别的收获了。况且,现代人都那么忙,精力被高度分散,隔几天就把这些知识点都忘了也是再正常不过。

如果你自己翻开一本书,你至少需要2个小时以上才能看完,某些经典著作甚至需要看2周、2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分析、思考,同时做一些读书笔记,你和这本书才产生了真正的联结。

学习是需要方法的,不能一味的追求量,个人认为在学习这方面量变是不能引起质变的。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能接触的知识、观点太多了,如果一股脑的全被我们接受了,也许会使我们精神错乱。

在学习这方面,我总结了一个对自己比较有效的三步

首先,带着目的或者疑问去学习,无论是听讲座还是读书,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听或者为什么要读,需要搞清楚想从讲座或者书本上获取什么?

然后要将听到的或者读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它们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要温故而知新。

最后要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真正做到事上练,让这些理论知识变成自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往成功不可复制,而人们喜欢听成功的故事来启发自己,听时热血沸腾,然后静下来发现自己去干肯定是不可行的,往往你听到时已经有无数人尝试过了,后续就是很多尝试的人赔本赚吆喝,因此,也就是听听,而且听多了,还限制了你的思路。真正要注意的是应该参考一些失败教训,很有必要!就如中国很多砖家,写了一些书,例如销售一类的,有几个砖家是做过销售的?又有几个砖家是销售大师?因此人们常说的80%的书是无用的,只有20%的是有用的,一定注意吧!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多观察,以自己长处为依托,发现机会,然后自己去抓住机会,你就走上成功的道路了!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读书,需要思考,需要内化,需要将所读所学真正转化成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