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经验看,刺激消费的难点不在收入(收入的主动权在政府手里,相对好操作,如稳就业、降税补贴甚至直接发钱等),而在消费预期,或者说消费欲望。人们不愿意消费或不敢消费时,仅刺激收入端是没有效果的。

在《低欲望社会》一书中,大前研一谈到日本年轻人的消费欲望一代不如一代(老年人的消费欲望本来就低),导致经济缺乏活力,久久不能复苏;而年轻人之所以缺乏消费欲望,源于“对未来尤其是老年生活感到不安”。其实,日本老年人的福利待遇非常好,年轻人的不安,源于日本巨大的国家债务。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为走出“衰退的十年”(之后顺延为“衰退的二十年”、“衰退的三十年”),日本政府频频出台刺激政策,为此背上巨大的债务,负债率全球居首。民众不免担心,如此高的负债率大概率不可持续,政府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和生活保障,待自己年老时,未必还能享受到,消费心态发生根本转变,“年轻人既不想买房买车,也不想结婚生子,从30岁开始就为老年生活做打算,不停地存钱”。据此,大前研一认为,

“国民的低欲望才是日本社会最大的特征,是日本经济低迷的元凶。因此,将美国那种高欲望社会的经济对策用在日本这种低欲望国家,一定不会有成效。”

中国自然不是低欲望社会,我们仍处于欲望高涨时期,通常利率一下降,我们就想着买房、买车、买家电,一旦小有积蓄,就想着换个大房子,或去海滨度假城市买个休假房。但在疫情之下的特殊时期,人们会从高欲望转向低欲望,从“报复性消费”转向“报复性储蓄”,消费心理发生了重要转折。

一位学医的朋友从医学视角做过一个类比,以呼吸为例,屏住呼吸1分钟,人会报复性地大口喘气;屏住呼吸3分钟(存在于理论中),人可能会直接陷入昏迷,呼吸微如细丝,大口喘气是不可能了。

经济体何尝不是如此。被疫情冻结1个月,疫情解除后会出现报复性消费;被疫情冻结半年,企业倒闭、员工失业,哪里还有报复性消费呢?

国内现在的情况更复杂一点。国内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强力控制,“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现象并未大范围出现,人们的收入还在,储蓄也在;但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政策要求下,人们生活接近常态却又不是常态,企业复工复产却又受限海外订单萎缩。加上全球疫情不明朗,人们防御性心理开始占上风,从扩张性消费转向防御性消费,对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下降

从2020年1季度数据看,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2%,其中,粮食食品零售额保持正增长,需求强劲;通讯器材、饮料、文化办公用品和日用品,同比降幅有限;而金银珠宝类、家具类、服装鞋帽、家用电器等产品,需求出现明显滑坡。

几乎所有消费品类增速下滑,源于线下场景受阻;不同品类间的降幅差距,则受消费心理变化的影响——必需型消费还在,但改善型消费需求低迷。

刺激消费,难点在于激活消费欲望。

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薛洪言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