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抗日神剧里,常常会看到一些奇葩情节,日寇在我军面前智商低下不堪一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抗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千千万万中国人为之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才取得了最后胜利,绝不像那些抗日神剧中演绎的那么轻松加神奇。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到来之际,小编希望通过一些当年抗日老兵的真实经历,让大家看到底层抗战的残酷,从而传递正能量。

历史书上一般这样记载,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抗日战场上,有一场战役一直持续到8月19日才结束,可以算得上是抗战最后一枪,这就是从1945年3月30日便开始的西峡口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降时的日军百态

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但是在南阳西峡口的日军并没接到停止军事战斗的命令。对面的中国军队也没有掉以轻心,双方都仍坚持在各自的阵地上,每天晚上从10点开始互相射击30分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8月19日上午10点,西峡口日军接到停止军事战斗的正式命令为止。

19日上午,西峡口战场上各个防线里的日军,一起走出阵地列队,各个防地上日军指挥官训完话,全体日军士兵一起朝东跪下,磕了三个头之后,日军士兵开始上演人间百态:有的欢呼狂跳,有的长跪不起双手连连捶地大哭,有的顺势侧倒在地,左右翻滚大声狂笑,有的像疯了一样到处飞跑……

国军士兵站在西峡口鹰爪山阵地上,看到日军的这些动作都惊呆了,互相询问:“日本兵咋啦?”后来得知日军士兵其实是受到上级蒙蔽,接到停止战斗的命令后,还以为是自己获胜了将要班师回国,这才情绪激动不能自已。

这也难怪,西峡口战役给日军留下的记忆太惨痛了,日本民间战史这样记载:“惨烈的西峡口战役,让参战指挥官都忘却了时间,他给日本人留下了千载难忘的遗憾。”“惨烈的西峡口鹰嘴山战役、浦塘战役是两个逼迫日军撤退时,不能处理好阵亡者尸体,使其暴尸异国山野的唯一战役,这一极为惨痛事件应该书写在日本陆军作战史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场上的受降仪式

20日下午,西峡口的日军在战场上举行了投降仪式,这在抗日战场上是非常少有的。国军陆军通信兵、驻淅川战场视察员吴凯上尉,将代表中方接受日军第3联队联队长吉松大佐的投降。

当时同僚们都建议20岁的吴凯佩戴中校或少校军衔,以壮军威。但是吴凯讲到:“吉松大佐是败将,我是代表中国战胜国的身份,胜者为王,败者为贼,战胜国的任何一级代表,都有资格监督战败国的任何将军的行为。”

当天下午6时整,日军第12军第3联队联队长吉松大佐,率领一批日军军官站在西峡口司令部门前,迎候中国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吉松见到吴凯后,立即行礼,垂首讲道:“败将吉松向中国军方代表报告,第110师团师团长木村经广中将,命令我在此负责终止战争的一切事宜,请贵军代表发布命令,我将执行照办。”说完后,吉松从腰间取下军刀,双手平端,俯首递交给吴凯。

吴凯示意随从人员从吉松手中接过军刀后,宛西民团司令刘顾三宣布:“请中国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代表吴凯队长,向日军代表吉松联队长宣布受降命令。”

吉松立即喊道:“嗨!”随即立正听命。

吴凯开始宣布命令:“我命令,西峡口、淅川两地日军迅速向西峡口镇集中。在部队集中待降期间,日方必须保管好枪械弹药及一切军用物资,不准隐藏,不准销毁,等待接收。日方军队必须服从中国军队的一切命令,不得与我方发生任何冲突与摩擦。此令。”

吉松及所有日本军官大声说道:“嗨,我们完全服从中国军方命令!”吉松随后向吴凯交出仓库物资清单,以及西峡口、淅川两地的日军人数报告书,吴凯接过清单后,命令刘顾三派人按清单查点仓库,军用物资清点完毕,各库门贴上封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烧毁联队旗

日军宣布投降后,由天皇亲自颁发的军旗是怎么处理的呢?1945年8月24日,日本中国派遣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下村定将军下令:驻中国各地日军于8月底前,必须将军旗一律焚烧完毕,防止被中国抢去,以免留下永久性耻辱。

这里所说的军旗不是影视剧中,日军刺刀下挑着的那种膏药旗,而是联队旗。联队是日军编制中最重要的一级单位,每支联队都有天皇颁发的一面联队旗,这种旗性质不一般,被日军视为性命,无论如何不能落入敌人手中,否则将是极大的耻辱,切腹谢罪都无法洗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月25日清晨6时,西峡口的4000多名日军,在城南门外一块空地上整装列队,举行焚烧军旗仪式。

6点30分,吉松大佐大声喊道:“立正!迎军旗!”

举旗官举着第3联队联队旗,在8名护旗兵的护送下走出南城门,来到会场中间后,吉松声嘶力竭的喊道:“向军旗敬礼。”

礼毕后,执旗官手执一支燃着的蜡烛,将联队旗点燃,起火的瞬间,4000多日军一起发出凄惨的哭喊声。

联队旗焚烧完毕后,吉松及所有日军一齐朝东跪下,遥拜天皇。

当这些全部完成后,第3联队4000多名日军才带着几十箱战死日军的骨灰和骨指,离开西峡口,踏上了归国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的骨指

上文所说的骨灰好理解,但骨指是什么呢?原来战时日军阵亡后要进行火化,火化前需要割掉拇指,经化学处理后装好,签上名字,回国后交给死者家属。这种处理过的拇指就称为骨指。

在1945年5月初,日本第110师团第163联队在豆腐店被包围前,命令第1大队拼死挺进。为了突破国军阻击阵地,第1大队在挺进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处理战死和负伤人员,大队长稻垣少佐命令将战死者的手指剁下带走,根本没有时间掩埋尸体。伤员更是被留在了原地,等待联队辎重队收容。

据史料记载:“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到处都是被削去一只手的日军尸体,其中有许多还是稚气未退的孩子。”

最后第1大队大队长稻垣少佐也身负重伤,三个中队长阵亡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葛传海的回忆

为了阻止日军挺进,国军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根据国军连长葛传海的回忆可见一二。葛传海,男,1925年生,河南省原阳县人,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七分校第17期。西峡口战役期间,在第76军任上尉连长。

战斗爆发前,团长亲自到葛传海连队布置任务,团长说:“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浦塘河道阻击敌人,为后方部署赢得时间,能坚持到天亮,就算你完成任务。白天发现敌人在前方山中集结,还看到几处炊烟,夜里一定会有场恶战,你思想上要做好准备。”

团长这么交代,葛传海不敢大意,当天晚上战斗爆发后,他马上带着指挥班赶到第一线。只见日军全副武装,双手端枪,一字排开像潮水般的向阵地冲来,连队陷入苦战,一晚上战斗根本没有停过,全连9挺轻机枪打坏7挺,手榴弹也扔光了,最后只能拼刺刀。直到天快亮时,副营长从后边跑来传达团长命令,说阻击任务已完成,可以撤退了,但这时全连140人只剩下了19人。

葛传海1949年12月随国民党7兵团在成都起义,1951年随60军奔赴朝鲜战场,1954年7月转业回到郑州,1994年退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