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两大主体板块,昨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今日,第二十六届上海电视节正式开启精彩。作为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疫情常态化后首次举办的国际性电视节,对整个电视行业来说,白玉兰花开,冬去春正来。

剧研社(juyanshe)作为第26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特别支持媒体,将在8月3日至8月7日上视节举办期间,推出『直击上视节』专题策划,我们会第一时间亲临各类活动现场,为大家带来最新鲜、最有料、最具有观点的行业报道。

本篇为专题的第一篇文章,带大家走进开幕论坛现场,看看行业领军者如何披荆斩棘、危中求机?

今天上午,疫情常态化后首次电视行业人的聚会——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正式拉开帷幕。上午10点,经过防疫检查、签到后,剧研社主理人已经在会场就座,和同行们一起等待这一期待已久的时刻。

因为疫情关系,今年的上海电视节比往年晚了一些,但对于广大影视从业者来说,这朵盛开的白玉兰预示着2020年整个行业正在走向春天的路上。

对于电视行业来说,今年整个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年初随着新冠疫情突发,线下剧组全线停工,在筹备项目纷纷延期,整个影视行业似乎陷入一片“冰封”,此后随着国内市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虽然影视行业也在逐步有序复工复产,但元气也伤了不少,传统电视平台营收大幅下跌,视频平台不少项目不得不的寻求新的出路。令人欣慰的是,在2020上半年,尤其是第一季度无论是传统电视平台还是网络视频平台流量数据都表现亮眼,这也给了行业迎接挑战的信心。

每一次的时代变革,虽然困难重重,但其间也蕴藏着大量新的机会。中国电视行业如何在时代革新的当下,迎难而上,危中求机,这成为电视行业同仁们最关注的问题。上海电视节首日,来自电视台、网络平台以及影视制作机构的负责人齐聚开幕论坛,共话电视产业、网络视频行业遭遇的“危”与“机”,共同探讨中国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面对挑战,化危为机的路径究竟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大义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危机即转机,拐点即风口”。想要找到机会,「创新」成为破局关键。白玉兰电视论坛开幕式论坛上,面对困难如何创新也成为与会嘉宾重点探讨的话题。

创新内容题材,紧跟时代步伐

内容为王,是影视行业奉行的金科玉律,也是其长远发展的基石。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好内容”是行业发展最基础与本质的存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总经理,央视副总编辑彭健明强调:“作为电视人,关键是抓好内容的生产,乃至于我们建立起自己的品质和品牌。”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也认为:“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全力打造精品力作,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既是完成国家交托的重大使命,也是主流广电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华策影视创始人、总裁赵依芳表示:“始终相信精品内容的力量,以主流价值观为创作底子的优质精品内容,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今年的电视市场,内容创新确实成为中国电视行业创新求生的重要路径。在内容题材上,2020年“抗疫”与“脱贫”是绝对关键词,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打造的内容成为国内电视内容市场的一大创新。

从开年到现在“疫情”持续纠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话题。影视行业从业者更是第一时间派出团队制作抗疫题材内容。

在时效新闻层面,东方卫视《看东方》《东方新闻》以及《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特别报道,收视一路领先,打造的抗疫短视频全网刷屏,调动旗下《名医话养生》《活过100岁》《名医坐堂》《X诊所》等一批科普养生栏目推出疫情特别节目;农历腊月二十九,在举国欢度春节的时候,北京卫视《生命缘》栏目当天派出第一支报道组,进入收治新冠肺炎感染者的北京地坛医院,为全国观众带来抗疫一线报道。视频平台也第一时间做出响应,上线抗疫相关内容,比如腾讯视频迅速推出抗疫专题,上线“战疫情”频道,接入卫健委、央视《新闻1+1》等合作机构、媒体的疫情相关直播,为用户实时传递更精准、更权威的疫情信息。

在深度长内容的打造上,今年医疗题材的剧集和纪录片格外受到关注。东方卫视创制的纪录片《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一经问世就获得多方点赞;《城市的温度》《温暖的一餐》《生命日记》《方舱》《上海日记》等多部抗疫纪录片,从不同视角记录这段特殊的历史;华策影视也在积极打造以三组平凡小人物为主的《英雄之城》抗疫题材剧集作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耀客传媒和上海尚世影业联合打造的抗疫时代报告题材剧《在一起》从筹备开始就持续受到关注。而早在2017年就播出的《急诊科医生》,也因为涉及“新冠”疫情,迅速翻红。

与此同时,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扶贫”题材成为影视行业内容创新的关键阵地。除了日常新闻报道,一大批“扶贫剧”也纷纷上线,比如北京卫视的《遍地书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花繁叶茂》等作品。视频平台也上线了相关内容,比如腾讯视频上线“小康”主题频道,对电视剧、纪录片、综艺等各个品类项目进行了贯穿全年的精心编排。此次上海电视节已经上线的国际影视云市场,也推介了14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彰显中国电视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共克时间的精神风貌。

此外,一批现实题材作品也击中了大众的痛点,比如聚焦房子问题的《安家》。而《大江大河2》《大国担当之勇敢的心》正在路上的现实题材作品,也都未播先火。

创新内容制作模式,抓住技术变革风口

疫情影响下,“宅经济”火了,“云经济”也火了。宅家不能出门,我们可以“云旅游”;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我们就开启了“云课堂”;没办法线下复工,我们可以“云办公”……总之“云”不再是飘在空中够不着的存在,在疫情推动的变革中,“云”同样成为电视行业求生存的创新手段。

最典型的便是创新了内容的制作模式,“云录制”风靡一时。疫情之下剧集内容可以把储备的作品拿出来播出,也可以老剧重播,作为时效性较强的综艺节目很难“啃老”,怎么办呢?不能停,就只能创新,不能线下聚集,就只能走“云”路线。湖南卫视率先迈出了综艺“云录制”的关键一步。

作为疫情下降生的产物,湖南卫视先后推出《嘿!你在干嘛呢?》《天天云时间》两档“云综艺”,嘉宾们足不出户,通过视频连线或vlog记录的形式开启节目录制,成为打破综艺停工之困的新样本。试水初步成功后,《天天向上》《歌手》等知名综艺厂牌节目也通过云录制持续更新。各制作机构/平台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云综艺”。

比如,上海广电从地面频道到上星卫视,一批“云制作”“云模式”的新型观众互动节目快速登陆荧屏,为电视机前的观众疏导心情、传递欢乐。东方卫视连续推出“云欢聚”的《今晚生活秀》、“云相亲”的《中国新相亲》、“云喜剧”的《云端喜剧王》、“云吃饭”的《亲爱的,来吃饭》等节目,构成了中国电视版面上第一个“云节目带”;腾讯视频开创网络综艺制播新模式,以“云录制”方式保障内容服务,推出了以《鹅宅好时光》为代表的一系列“云综艺”。

此次上海电视节,也成为“云”创新的代表。首次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为700多家海内外的影视机构,提供具有云展示、云洽谈、云活动、云服务功能的国际影视云市场,为影视界的专业人士在线播放白玉兰电视论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限制,极大地促进整个行业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些“云”端创新,不仅是内容制作方式的创新,更是新时代各方面技术不断提升的表现。所以在未来,能够抓住技术革新的风口至关重要。

传统广电行业要想实现升级转型,技术必不可少。

在宋炯明看来:“5G时代的来临正在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5G、4K、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将为广电行业带来无限可能”。因此他提出了三大以技术创新为主的战略,即“BesTV+流媒体”战略,“智慧广电”战略,高清产业战略。以技术为抓手,推动上海文广转型发展。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余俊生也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他表示:“现代科技为传媒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掌握新技术就是拥抱新时代。”落地实践,今年年底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实现所有电视频道的高清化播出,且目前已经启动4K超高清制播系统建设。余俊生告诉我们:“今年年底预计将开播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同时积极筹备8K试验频道和5G高新视频平台,扎实推进技术的迭代升级。”

对于制作机构和视频平台来讲,技术的变革更是其走在行业前端的重要资本。赵依芳现场分享的内容始终围绕着“数字经济”,在她看来:“这次疫情后,数字经济已全面渗透和改变着社会方方面面,影视行业再次站在了生态重塑的风口。互联网平台影视内容通过大数据优势能更精准、垂直地触达用户,影视创制端可根据内容的细分进行圈层破圈,提高口碑和收视、点击、话题、热点,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未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直以技术优势著称的网络视频平台也非常关注技术创新带来的变化,孙忠怀就表示:“当前已经到了技术变革的关键时刻。”

其实近几年,单从影视行业来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拍摄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亦或是各种互动技术,都让观众对作品的审美不断提升,五毛钱特效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像《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等大制作精品也注定会越来越多。

创新行业变现模式,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对于大部分传统电视行业来说,媒体融合与创新变现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上半年虽然视频行业流量表现可观,但是因为疫情影响整体营收却遭遇了滑铁卢,在传统电视行业,营收下滑幅度更是惊人。七成以上的广电媒体营收下滑幅度在40%左右。对此,到场的广电系统嘉宾纷纷表示要积极创新变现模式,争取多元创收。

打造头部品牌IP,提升版权收益,或许是未来传统广电行业行之有效的一条路径。

湖南卫视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品牌IP的重要性。多年来湖南卫视主打“青春厂牌”,其制作的节目,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都面向年轻受众,成为流量红利的受益者。其芒果TV也凭借内容IP优势,率先成为网络视频平台的盈利者。

此次论坛上,北京广电的余俊生就表示:“今天的广电人不仅要能「识文」,还要会「算数」,懂得如何在开拓市场、壮大产业中谋大局、算大账、成大事。今年,我们深挖头部IP和全新体育卫视的市场价值,在康养和体育产业方面将迎来新动作,在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上做出新尝试。”

而彭健明也表示十分看重品牌IP与内容版权收益。他告诉我们:“今年疫情影响下,我们许多方面出现了40%的下滑,但是品牌强国工程屹立不倒。我们今年上半年依然按计划完成了全年半年的任务指标。”品牌的力量凸显出来,而支撑品牌的底气就是优质内容。做好内容,就有机会转变当前传统广电的营收环境。

在彭健明看来:“内容最大的价值,首先是版权。”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也正在不断转变严重依赖广告的创收方式,而版权销售成为其找到的不错路径,尤其在重大赛事版权的销售上,成绩非常亮眼。彭建明认为:“国内留给传统广电行业的版权市场不会低于5000亿”。他以自身为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我每年大约在手机上阅读消费超过千元,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是全国按3.5亿-4亿多用户计算,每一户家庭在一个平台上,如果能够消费1000元,我们就接近5000亿。”

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归根结底要看用户愿不愿意为内容买单。要提升内容创作能力,传统广电就必须有勇气重构生态体系。媒体融合成为创新生态体系建构的重要方式。

对此,余俊生表示:“本次疫情大考让我们再次见识了融媒体的巨大威力。加快媒体融合,攸关广电媒体生死存亡,这一战我们不能输、只能嬴。媒体融合是思想意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平台渠道、管理机制的全面改革和重塑,必须建设一个全新的融媒生态系统。”

宋炯明也表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媒体大发展的时代。2020上半场,我们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我们看到电视收视在上涨,电视文化在复兴,但我们也深知不能为表象所惑。站在时代大变革的关键点上,我们必须提升把握新机遇新变化的战略判断力,胸怀大局、审时度势,继续坚定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此外,直播带货等文化电商模式也正在成为影视行业创新内容表达,创新营收方式的全新尝试,但透过表层,它依然是“内容+技术”的综合创新。

结语

疫情,虽然给行业带来了冲击和压力,同时也带来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动力,更是激发出电视人危中寻机、意识前行的勇气。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坚持开启本年度上海影视双节,这需要勇气和魄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面临挑战的影视行业,只有不断创新,才有机会打破困局,已有的实践再次印证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在创新这盘大棋里,内容和技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