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7月的最后一天我发了个小小的调查,预告了8月计划写的内容,问大家对什么比较感兴趣,没料到居然有热评连着三条都点播了“可怕的两岁”这个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好定定即将3岁生日,算是基本走过2岁,号里面同龄的孩子不少,今天就来聊聊“可怕的2岁”。

01

“可怕的两岁”有什么表现

江湖上一直有“可怕的两岁”的传说,早在17年的时候我们号里的第一高楼就贡献给了这个主题:

大家吐槽娃的表现是这样的:

点心和各种吃的

只要手贱给他掰下来一点

一定鬼哭狼嚎地让你给他粘上!

有一次去厨房给他倒的果汁死活不要,

非要当面倒杯子里,

搞的我要下毒害他一样

给她拿杯子勺子之前,

一定要请示究竟是哪个

去饭店吃饭,

服务员给开的门,

说什么也要关门再自己开

一定要自己按电梯,

不然又要坐回一楼重新坐上来

明明尿急的不行,

自己拉裤子拉了半天,

爸爸看不下去,

帮了一下,

立马哭着说要拉回去,

结果尿湿裤子了

晚上洗澡顺序不能乱,

直接从水里抱出来

裹上浴巾放床上穿好衣服,

哭得不行,

结果又走到浴盆里坐下去,

按照她的流程让她脱掉衣服再洗澡。

红色的东西,

他说是蓝色的,

你不能坚持是红色,

不然要爆。

千万别动游戏垫上的任何玩具,

说不定那张破纸是她的公主

说多了都是 累 泪。。。。。。

定定是个相对温和的孩子,可怕的两岁没有那么明显,不过口头禅一度也是“不”,“不要”“不行”“不给”。 下面这个视频就是2岁多的时候,不让他用西瓜水擦头发,他偏要擦,还很得意。

02

这是什么幺蛾子

以上的现象可以概括为:

1孩子自主意识变强:事情要自己做,坚持自己想法;

2孩子对事件的顺序,秩序、规则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常常表现得很固执、不听话:不、不要、不行成为口头禅;

4情绪容易崩溃,处理不好的话,哭到天崩地裂;

1.5-2.5岁,这个年龄段这类事情比较集中和常见,有的甚至持续到3-4岁。

人们常说可怕的两岁T2(terrible two)就是这类事情集中爆发。

“可怕的2岁”的一些现象,被蒙特梭利称为秩序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 for Order ),也有翻译为执拗期

“可怕的2岁”太过出名,以至于以前还有网友担心地来问我:“我的孩子,没有出现可怕的2岁,是不是不正常?”其实这很正常的,这也许是孩子天生性格就温和,或者是你的耐心沟通和养育化解了“可怕的2岁”。

以我的经历来说,这个时间点的出现和孩子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关联。不是会像黄历那样,突然翻到那天,就开始作妖。

比如,《你的2岁孩子》中就提到了“可怕的2岁”这个时间点并不是发生在刚刚2周岁时,而是在2岁半左右

下面这个表格对于2-3岁宝宝的状况,有大致的描述,大家可以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你的2岁孩子》

03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总说可怕的2岁,可以要说到,真正详细分析这个年龄段的书,却不多。《你的2岁孩子》算是一本,但是讲得也还比较粗。 此外《可怕的两岁》也进行了分析,但这本书中一些观点,比如关于惩罚的部分,是有争议的。

我以前为了搞清楚这到底是咋回事,翻了不少书。这个书里一个点,那个书里一个点,总算逐渐拼出了事情的全貌

关于秩序感的类型,《童年的秘密》中这样说: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秩序感,它与外部环境体验有关,另一种秩序感是内部秩序感,它可以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不同部分及其相对位置,也可称为“内部定位”。 儿童对于秩序的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敏感性,这种秩序敏感在生命的第一年就开始出现了,有时婴儿甚至在出生后的一两个月就能看到。”

关于追求秩序感的原因,《你的2岁孩子》中这样说:

“等他快长到三岁时,他的内心就比较安定了。他开始接受环境和事物的变化,尝试新鲜事物,不再用苛求“一致”的方法使自己感到安全了。可是现在不行,他还是要求一切都保持一成不变的样子,以此来安定自己的内心。”

关于孩子故意试探规则,《孩子如何学习》中是这样分析的:

“一岁大的孩子,可能禁不起诱惑坏了规矩,但两岁大的孩子,有时候是“故意跟你对着干”,用成长心理学家的话来说,他们是把爹妈当小白鼠做实验,测试破坏规则大人的反应,或者吸引大人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白话来说:

总体来说,2岁宝宝的认知、思维方式、语言能力,较之前都有了飞跃,但是以人生漫长的坐标来看,却尚在发展中。

我们成人眼中一些平常的概念,可能他们未必能理解。有时候他们也未必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法多,又还没有能力流畅表达,就容易闹。

就像是有人就喜欢东西整整齐齐,不要找什么都找不着,有人就喜欢凡事做要计划,不要突然插个事进来,不然看着乱糟糟的客厅,或者动不动就是打乱计划,就想想都崩溃。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会格外在意这些,事情按照预期和熟悉的方式运转,他才有安全感,觉得可掌控。对孩子来说不是物品变动,或者顺序换一换那么简单,你不经意的乱来一下,他就觉得三观已毁,世界都崩塌了。

这个时期存在,但不会永远存在,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释然很多?

04

说了这么多,到底怎么办呢?

前面重点是描述现象和分析原因,可能有朋友等着急了,你怎么还不说怎么办呢?

其实啊,分析了那么多,就是为了第一条作准备的,

第一条是:想开点

很多孩子都有这个阶段,你家娃不是有多大问题,了解了这些至少心态上会好一些,不至于跟娃赌气,或者特别焦虑。

第二条是:多理解孩子

比如,孩子死活不肯去洗澡,联想到可能是孩子之前觉得水烫,先确认一下问他是不是觉得水烫:“昨天的水太热了?这次多加点凉的,肯定不用担心烫到啦。”。孩子觉得你知道他的想法,情绪就容易降温了,但可能还是不肯去洗。 这时候可以进一步沟通,甚至当面再加点冷水,让孩子明白今天的水确实不烫,才能真正解决他的“不要”。好不容易开始洗了,洗着洗着水凉了,要出来了,这时候就得提前打招呼,然后穿衣服什么的,也要多问宝宝的想法,你提前问过,他就不容易炸毛。

说人话就是:要多猜孩子想干啥,猜完看看猜对没有,猜不对,重猜!

第三条是:尊重孩子秩序感

看了前面的分析,相信你也一定认同,在特殊时期尊重孩子的秩序感,不是“溺爱”孩子。减少生活中的突然变化,如果有不可避免的变化,提前打好招呼,这些都有助于平稳过渡。

第四条是:别动不动撂狠话

“你再这样奶奶不理你啦!”“你这样奶奶要生气啦!”—— 这些话对于执拗期的孩子来说,不单不能让情绪降温,还有可能让孩子越发通过“唱反调”来确认大人的爱,找存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条是:沟通要具体明确

比如,在公共场合里大人嘱咐道:“宝宝要乖哦!” 宝宝心想:到底怎么算乖? 我们可以试试把一些抽象的形容“乖”、“好好的”、“听话”、“有礼貌”,用宝宝能明白和理解的话形容出来,让宝宝更好理解。 比如,换成:“这边人多,我们轻声说话,不打扰别人。走丢了就回不了家了,抓住妈妈的手不要松开。”

这样孩子才能听得懂,也才能做得到。

第六条是:重视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力

平时可以多跟孩子交流,帮他提高语言方面的输入,有些情绪比如生气能用言语表达出来能帮情绪降温,宝宝平时说不清楚的需求,我们也可以试试耐心帮他补充完整,做好语言示范。

第七条是:让孩子有选择权

自我意识发展中如果对很多事情有选择权,能够提升孩子的掌控感,我们不要事事包办,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即便慢一点,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凡事不包办。

第八条是:让孩子有路可走

从我们的角度小孩子不愁吃喝,啥事都有爹妈兜底,但从孩子的角度,他们每天其实会遇到很多挫折,想说的说不出,想做的做不到,这个不许,那个不让,多少有点憋屈。我们可以试试少说不,多用肯定的言辞来替代否定言辞: 比如不能在客厅玩水,那不妨试试“我们去浴室玩吧!”不能大声说话,不妨改成我们来对着耳朵说悄悄话吧。

第九条是:转移注意力

孩子有时候陷在情绪里出不来,转移注意力,换换场景,其实是个很有效的办法。记得千万不要硬碰硬。

孩子有自己的逻辑和对事情的解读,我们不必因为孩子的固执和坚持而生气,把每次的冲突,看成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契机,会豁然开朗。

可怕的2岁也可以是了不起的2岁!

2岁不可怕,毕竟还有三四五六岁......

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