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可可西里。

再一次,跟死亡联系在了一起。

想必鱼丸们也都听说了,在青海无人区失联了21天的女孩。

遗骸已被找到,确认遇难,排除他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7月7日,女孩失联开始,整个事情就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女孩在南京上大学,本来今年毕业。

7月5日,她独自一人从南京出发,坐车抵达格尔木 (青海省下辖市,是通往新疆、西藏等地的中转站。)

2天后,女孩搭乘出租车,从格尔木去可可西里,自此失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人在出发地跟失踪地同时报了警。

格尔木市组织了上百名民警,又联合了当地的蓝天救援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展开了救援搜索工作。

即便是这么多人一起找,整整找了一周多,也才终于在30号找到女孩的遗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尘埃落定,痛定思痛,一个行将毕业的花季少女,为何就此命丧无人区?

率先报警的校方辅导员说,女孩是因为毕业问题,心情压抑,才决定独自出行,外出散心。

但在奔奔看来,无论出发点如何,这场“散心”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一场旅行搭上一条命,对普通人而言,不值得。

很多人可能对“无人区”没什么具体的概念。

只知道这地方不宜居,所以没有人。

却不知道具体为什么不宜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网络上无处不在的“浪漫文青”,又给每一个拥有“探险”梦的青年们营造出了一种假象:

美丽的无人区,是只要你勇敢一点,便触手可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只要你来过,就不虚此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不是!

现实是,无人区的危险,远远胜过美丽。

女大学生之前,无人区早已埋葬了不知多少颗“勇敢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这次出事的可可西里来说。

它是中国四大无人区之一。

无人区往往还有一个别名,如“神秘的死亡地带”、“死亡线”、“人类的禁区”、“生命的禁区”“魔鬼城”等等。

意指它“真实可怕”的一面。

而这重要的一面,却偏偏被一张张美丽的图片掩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在网上看到的可可西里可能是上面这样的。

但倘若你真的到达当地。

首先要面对的便是缺氧问题,试问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人会有心情观赏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

而正常人只要超过4000米都会出现“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下,人会疲倦、头痛、呼吸困难,更严重的,可能会发烧,甚至休克昏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对这种潜在危险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始终心存侥幸——

“大不了打电话申请救援。”

但奔奔只能说,大家想得太过简单。

2016年,可可西里当地管理局7名专业巡山队员,因为特殊天气被困无人区。

7名队员巡山过程中,突降雨雪加冰雹。

无人区的路又都是天然土路,遇水更加泥泞不堪,30公里的路,他们整整走了两天两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程中,两名队员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其中一人晕倒在地,醒了之后又开始流鼻血,情况非常糟糕。

第一批救援队5人,跟被困的7人成功汇合了。

但因为同样的问题,救援队跟巡山队员一起被困住了。

直到24天后,第二批救援队赶到,才将12个人一起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整个救援长达24天,近一个月?

因为无人区鲜有信号,手机在那相当于砖头一块,根本没有用。

打电话需要用专门的卫星电话,什么时候有信号,哪里有信号,要看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为什么,奔奔说,“期待用救援”解决风险的人,想得太简单的原因。

即便抛开上面这一切不利因素不谈。

还有一点避无可避,也不能不提:

无人区的野生动物,也是很大的威胁。

可可西里拥有野生动物多达230种,其中不乏棕熊、雪豹、豺狼等猛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找到的女大学生在死亡期间到底遭遇了什么,谁也说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能确定的是,这种事情,并不是只停留在“无人区”的传说里,而是早已有前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到的这些危险,也仅仅是现实状况的九牛一毛。

选择探险的人丧命原因各不相同,却都难以改变悲剧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知乎

奔奔看来,一个“旅行”的梦想实现不了,可以换另一个梦想。

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可让人担忧的,不只是越来越流行的“无人区探险”。

肉眼可见的,网络越发达,各种极限运动的“出场频率”也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被包装靓丽,赋予各种标签。

然后跟人的“社交形象”捆绑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在“朋友圈”里让人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现在“社交平台”诱人模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极限运动”跟“普通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

甚至自成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每一项,单拎出来,“极限”两个字的概念,都被刻意模糊了。

其实大部分极限运动,都是收录在各种级别运动会中的“专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之高。

拿“翼装飞行”举例。

中国第一个在天门山完成翼装飞行的人叫张树鹏,在从事翼装飞行前,他是国家专业滑翔伞队员,11年间完成了15000多次飞行。

天门山飞行前,他曾花费4年时间在全世界密集训练,曾经一天跳了12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和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之相比,天门山遇难的女大学生,在此之前,共飞了500次

风险这东西,虽然不能百分之百杜绝,但在一件事上花费的时间跟精力,也绝对不是没有意义的简单重复。

它总能在“风险”面前,起到点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限运动的门槛越来越低并不是什么好事。

花几天时间,几千块钱,你就能轻松拿到一门“专业”证书,或者获得专业认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不说这证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很多人容易自己率先被迷惑。

因为“进入”容易,且看起来厉害,大家便主动避而不谈了极限背后的危险。

但这危险,不是你不谈,它就不存在的。

别人为了炫耀也好,为了利益也罢,可以模糊概念,忽视危险。

但命是你自己的,生命面前,不能自己骗自己。

让生活变得“花里花哨”无可厚非。

但在此之前,你得先明白生命的意义。

比起看起来“牛X”,却随时可能丧命。

平安、健康地活到最后,才是真正的牛X。

—今日完—

策划: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

请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