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论是主动亦或被动,都在各安天命、各司其职。

天道苍苍,红尘万丈迷人眼。人们一生求索,终为迷茫。

这人世间乍看来,就好似一方天地洪炉,人们在世间颠倒挣扎,企图炼就一颗不死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德经》有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知道,天地没有偏见,对万物都一视同仁。

《道德经》再云: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知道,做人,应效法天地。

《道德经》又云: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们知道,圣人没有偏见,对百姓都一视同仁。

世间万物,皆有其位。

然而许多人在修行中贪功冒进,不行人道,妄行天道。

于是,他们执着于让别人放生,劝别人食素,教别人戒除情欲。

甚至有人劝别人要放下一切仇怨。

事实上,当我们不能做到感同身受时,无端说教就是妄做圣人。

圣道,首先要行人道,需要我们减少对他人的偏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洞悉人性。

当我们效法“地之道”时,以大地厚德载物的德行去行“人道”,我们才具备了“容人之量”。

当我们不对人事抱有偏见时,我们才能效法“天道”对有情众生没有偏见,此时我们才拥有了“容有情众生之量”。

当我们不对众生抱有偏见时,我们才能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此时我们才拥有了“容万物之量”。

如此我们才能明白:

作为人身,我们应当安于其位,以人之位践行“人道”,如此也就行了“天道”(加粗部分如不理解请跳过,以免产生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我们作为人,应当效法于天,立足于人,不要妄自“僭越其位”代行天道,如此将产生“傲慢之心”,反落于偏见(其标志为感受到自身孤独压抑,仿佛世间只剩自己一人在面对无尽死循环,这是因为德不配位落于顽空)。

所谓圣人,对百姓没有偏见,绝非在“行事”上将百姓与“鸡鸭、草木、山川”等同。

请注意,只有天地,才会在行事上对众生万物没有偏颇。

当天道在人位显化时(当你扪心自问,自己没有消除“人我执”时),人应当“效法天道”在人位行好人道,而非自比天地,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当我们完全超脱人身时,“人身”所行之事与人“应行之道”没有区别。当你自认为圣人行事应当和凡夫迥异时,你就没有真正“见道”。

修行,当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在德行未到时,请谨言慎行,如果妄自尊大,终究只会落得“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