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生离死别的经历,可能大家都有过。

生离尚好,虽然天各一方,甚至可能永世不能再相见,但至少知道彼此都在世界上好好的活着,心中的牵挂和寄托,便不会断。

可是死别,一旦离去,便是人鬼两隔,再无音讯瓜葛了。亲人离去,老人离去,知己离去,对于人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人们不喜欢“死亡”这个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自魏晋南北朝开始,文人们开始有了对生命自觉的思考,在此之前的年岁里,对于死亡的悲痛也有,但终究是模糊的,魏晋南北朝的文人从小不经事,却在对生命的思考上,一下子到达了终极。

对于无法避免的死亡,他们或者提倡及时行乐,或者哀叹岁月不待人,功名未建就徒劳的老去,这是面对自己的死亡而言。

面对其他人的死亡呢?

陶渊明有一首诗写的很精辟:“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还有一句“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这两句就足以表达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悲歌,说明了个体的死亡对时代、对其他人而言是多么渺小的一件事情。

【临其诗境】

只是,个体的死亡虽然渺小,如果有一个人,一群人把你看的很重,你的离去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渺小了。

看的很重,或者血脉相连,或者兴趣相投,也就是上文中的亲人与朋友。

今天的这首诗,就是两个至交好友之间的对话,只不过一个还在人间,一个已经离世9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典原文】

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条分缕析】

诗的题目就叫做《梦微之》,想来是白居易夜晚梦见了元稹,之前被压抑的思念和沉痛被这一场梦唤醒,在巨大的情绪波动下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先说梦境。

昨天晚上啊,梦到了你,梦到了我们两个携手同游的画面,白居易和元稹,一生当中应该携手同游过许多次,或者诗歌唱和,或者讨论学术,或者一起批判时政,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只是,携手同游的梦仍在,当时的人却已经不在许久了,这样的对比之下,就更显得萧瑟悲凉。所以白居易早上起来,想起昨天晚上的梦境,才会“盈巾泪莫收”,除了知己,还有什么力量能够让一个经历过一切的老人如此悲痛呢?

第二句是对两个人现在情况的总结,一个人在漳浦这个地方多次生病,垂垂老矣,一个人却在咸阳宿草下面,静静地度过了八轮春秋了。

一个苟延残喘,一个魂随风逝,读来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第三句是全诗的高潮,亦是随着第二句的笔意而来。

你埋在九泉之下,任凭泥土腐蚀着骨体;我仍寄身在人间,已经满头霜雪。表达的意思与第二句基本一样,但“泉下泥销骨”“人间雪满头”的对比,比上一句又激烈了一个程度,在情绪层层的递进之中,白居易怀念元稹的情绪也到了最高点。

或许很俗气,但我还是要在这里感叹一句,这就是真正男人之间的友情吧,一世能够得到一个这样的知己,也已经足够了。

高潮缓缓退去,诗的最后一句更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对着自己故去的老友缓缓的叙述这些年发生的事情。

电视剧中常有这样的桥段,上坟,坐在坟边,慢慢地说着,无论看多少遍,其震撼人心的力量依然存在。

最后一句说道,你的小儿子,女婿都已经相继故去了,你在九泉之下可能茫眛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九年了呀,去者在别人眼中,早已成为了风化的历史,不值一提,唯有乐天还时时念起两人携手同游的日子,还想要把人间的新鲜事儿分享给老友,而老友的后辈也相继成为了“去者”,高寿的白居易目睹了这一切,心中该是有多么的荒凉!

况且,白居易一生的交游是很广的,“冷门诗人”李商隐就是他的忘年之交,惟其如此,这份珍藏一生的友谊,才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