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冕冠前的这个标志,俗称金佛牌,官称金佛(或金佛头【满语拉丁拼写gin fo teo】),满语称之为舍林(满语拉丁拼写为serin),里面有佛陀雕像。这尊佛陀,很可能就是释迦摩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的清朝冕冠

  • 金佛头的来历

舍林在满语的本意就是头盔的掩额,那掩额是什么呢?掩额就是钉在头盔上的铁牌,起到保护额头的作用。后来掩额逐渐演变成了金佛头、金花(满语拉丁拼写ilha),并形成了不同于历代冠冕的制度。

  • 传统的冠冕

我国的王朝皇室冕冠历来都是旈冕,皇族冠冕按照亲疏贵贱有不同的标准,就是在元朝历代皇帝的冕冠也是(liu)冕(也叫冕旒)。旈冕有前圆后方的黑色綖(yan)板,板前后系垂旒(就是五种颜色的玉串),綖(yan)板下方则是帝王冠。相传为了黄帝所创,一直持续了清朝入关。

  • 清初的冠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清朝入关前的清太祖(称汗)、清太宗(后称帝)时期,掩额就已经演变成了皇族尤其是皇帝冠冕的标志。努尔哈赤的汗冠、皇太极的皇冠都钉有舍林和金花,具体是前边是舍林后面金花。跟旒(liu)冕相同的是舍林和金花上面的大珠子的数量不同。后金时期,各项制度不完善,舍林和金花钉在冠冕位置还不一样,努尔哈赤的跟后世相同,皇太极的舍林直接钉在冠冕正上方。

中原后的清朝冕冠

入住

我们知道满清起源东北,因为东北较冷而又四季分明,他们根据季节变化而更换冕冠和“乌纱帽”,也可以直接说是顶戴花翎。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舍林和金花的装饰品是不分暖帽和凉帽。然而,在入主中原后,舍林和金花只能钉在凉帽上。皇帝凉帽的正式称呼为夏吉冠。最为著名的且流传至今的夏吉冠就是乾隆皇帝的。

历史流传下来的夏吉冠和清朝皇帝画像的冕冠还不太一样,下图清十二帝的冕冠所涉及到的夏吉冠要比真实的夏吉冠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清十二帝的画像中,除了乾隆、咸丰、光绪、宣统是暖帽外,其他帝王都是夏吉冠,他们的夏吉冠整齐划一,但不符合真实历史。不过,有一点很正确,那就是夏吉冠才有舍林和金花。福垊在开篇首图采用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夏吉冠画像,但实际上这张画像不太符合历史。

在光绪版《钦定大清会典图.第七函.卷五十七:冠服一不仅明确记载了清朝皇帝夏朝冠(吉冠)前舍林和后金花的规定,差别就在于前后珠子的多少。舍林上的珠子有15粒,金花的珠子有7粒,这就让想到了旒冕的珠串规定。

福垊

福垊特别强调的是,冕冠前面有金佛头(舍林)后金花并不是皇帝独有,只要是皇族都有,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都有。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金佛头和舍林上的珠子多少。这个和明朝之前的冕旒珠串数目的多少非常相似。也就是如果,不看珠子数目,您还真不分清这人是皇帝还是贝勒呢!贝子之下的爵位就开始启用花翎来区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