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之治也好,康乾盛世也罢,只是个称呼,它仅是代表过去时代的一个符号、称谓。以粮食产量、人口、出口贸易额等指标来计算的话,康雍乾时期都有不错的增长。

古代统治者向来以天朝大国自居,看不起各种毛发颜色的所谓蛮夷,也根本不会切实的去了解国外的发展状况,甚至连名字都没兴趣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熙帝比较注重科学技术,但却敝帚自珍,明明知道这些技术在水利工程、自然科学、医药健康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却根本不会大力推广,总的来说还是沿袭了中国几千年来愚民政策。

当然,让封建皇帝能具有先进思想,放弃家天下利益也不大现实,况且康雍乾期间在大一统、经济、财政储备、人口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和贡献。

横向来看,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各项指标都是和同时期的英国无法相提并论的,格局方面是封建制度沿袭问题,但是眼光问题就绝对是统治者的失误了。

所以,既要认识到他们的局限性和错误,但也不能以蔑视的态度抹杀清代的一切,原罪论和皇汉思想是要不得的,尤其是在现如今和平、团结的华夏民族范畴下,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不合时宜,另外也要当心网特的挑唆。

当然,这并不是说历朝历代的错误不能评判,好的说,坏的骂都很平常,综合来看就好。

纵观康乾之治,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不计训政时间的话,乾隆帝在位六十年,中间夹着的雍正帝貌似存在感偏低,连名称都省略了,而且只执政十三年而已,但如果探讨康乾时期皇帝作用重要性的话,作用最大的恰恰是传闻中谜团重重至今无解的雍正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说“承上启下”的话,那对雍正帝可能不大公平,因为胤禛并非单纯的在搞3S,整理整顿整洁,也并非单纯活在康熙的光环之下,在政治、经济、财政等方面,雍正帝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比如赋税与劳役方面,这关乎民生,惠及所有底层人群;整饬吏治,打击了各种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情况;设立军机处,合理、高效的提高了应对紧急事务的处理能力;重视官绅奏折举报,明朝秋毫;改土归流等等。

康熙六十一年留下的绝非蛋糕一块,同样有腐坏发臭的存在,比如耗羡问题,在康熙帝亲政不久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制定过一系列管理方法,但是后来不了了之,因为百姓负担虽然重要,但是康熙帝不会以牺牲底层官僚系统为代价来澄清吏治。

明清官员收入偏低是不争的事实,清袭明制,清代官员的收入也并没有质的变化,而幕僚等一应吏员费用都是由官员一力承担的,甚至有的地方还要负担驻军营房的修缮,外加修桥补路、优抚士卒家属等等,流水一样的花钱,如果减少灰色收入,基层政府机构将面临“破产”。

清代王室虽然有着不菲的收入,但是对于花销来说入不敷出,表面上老实巴交的雍亲王同样与东印度公司寻求合作“共创商机”,他在这方面的对手就是太子胤礽,其他皇子有的经商,有的仗势欺人、卖官鬻爵。

往往是皇子们打过招呼的,而康熙又不很在意的官职,都会如愿优先授予花钱买官的人,京师城内皇子们不敢,但是除了北京城各地富户都要上贡、孝敬银子,看到谁家的地好就田产、人口一起夺。

这些康熙帝都知道,就是因为早年的纵容才使得皇子们肆无忌惮,而毛病一旦养成,改就很难了,康熙帝给皇子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不尊师重道,奚落得“帝师”们无地自容,儿子们也是有样学样,尤其胤礽更不像话,不单让老师跪着听他背书,一怒之下还把老师扔水里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后期,连儿子们都明白的事,他却糊涂了,比如纵容太子胤礽,将胤礽乳母的丈夫提拔为内务府总管,就是让胤礽不缺吃不少花,胤礽初次被废,立刻清算内务府总管,连胤禩都看不下去了,草草了事,康熙还不依不饶,无理斥责胤禩,明明就是你让内务府给胤礽开绿灯,人家照办为何还要获罪呢。

对待儿子这样,对待臣子也一样,比如曹寅,千叮万嘱补上亏空,明明知道都靠贪污盐税弥补亏空,不但不罚反而弹压举报官员,不让再提这件事,曹寅的确给了不少“献金”以弥补南巡费用,但是他到底贪污了多少银子,康熙心里都有数的,这样宠惯出来的官员能好的了么。

管不了怎么办呢?那就不管,康熙帝就是这么想的,很多烂摊子就直接扣在了雍正帝的头上。

雍正帝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一流,工作时间超长,玩乐时间相对较少,历代皇帝少有能及者,不似康乾二位皇帝喜欢满世界打猎、游玩、视察等等,不能说没正事,偶尔也探查河道,但其余大多借口,尤其是以拉拢江南士子、民心为重,以围猎式合操团结满蒙关系为重。

雍正帝的工作少有停歇,白天照顾大臣们的工作时间,所以凡是需要和大臣商量的工作,都放到了白天,而晚上就要弥补一天所亏欠的工作,也就是奏折批复任务,仅以保存到今天的奏折为例,竟多达将近四万两千余件,少则数字,多则千言。

事务巨细,有时候竟然连庶务都要处理,集权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巨大工作量,上至京师官员,下至督抚甚至普通官绅,但有所报,一一处理不曾拖沓,各种灾害、庄稼收成、民间口碑、社会舆情、官场内幕甚至家长理短各类琐事,凡是奏折的报告几乎没有不获批示的。

顶层机构不稳是统治者的大忌,初时的雍正以隐忍为主,直到雍正二年,雍正帝的势力结构慢慢企稳,巨大的政治风暴虽然没有停息,但也趋于缓势,渐渐掌握节奏的雍正这才开始清算,允祉、允禩、允禟、允禵等全部遭殃,附庸势力受到打击,朝堂风声鹤唳,但对党争确实起到了决定性的压制作用。

耗羡归公,减轻了小民负担,减少了官员贪污情况,降低了官员们的贪腐程度,有效了充盈了国库,并且让官员们的花销都有了出处,再也不用躲躲藏藏贪污受贿甚至索贿。

虚心接受意见,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摊丁入亩,雍正犹豫不决,最终在胤祥的支持下交于户部商议,然后大臣共议,最后将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按等级受谁,解决了所有问题后,项目立刻上马。

雍正四年,胤禛开设军需房,将重任交给胤祥,七年改军机房,八年改军机处,正式定名,这是制度上的一项突破和飞越,集权程度更高,效率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人唯贤,除非受到宗室觉罗的压力,一般用人不分满汉,比如张廷玉、李卫、田文镜、岳钟琪等人,李卫只是家里有钱捐了个五品员外郎,与科班出身的进士们相比,知识水平聊胜于无吧,但雍正看重的是他的忠心和执行力。田文镜也是如此,碌碌无为快老死了,但他对雍正帝的话说一不二,雍正帝也有满汉之分,对满洲大员也有很多包庇,但是比乾隆要好很多,用人上以忠心和才干为主,没有过度排汉。

雍正帝继承了康熙的基本盘,大力革除了康熙晚年的很多弊政,而且鉴于前车之鉴,雍正帝还在继位之初就立刻定下了继位人选,避免走向父亲的老路,稳定上层建筑,对乾隆则留下了比康熙大得多的一份产业和存款,为盛世时期的延长奠定了基础。

至于乾隆帝,他就是康熙帝和雍正帝的综合体。

作为康熙的超级粉丝,乾隆一生不遗余力的在学习和效仿,一生中减免的赋税甚至超过了康熙,但有一点,康熙在整饬吏治方面很差,贪腐成风,而且很多都是他所知道的情况,乾隆也是如此,是不是学的咱就不知道了,不过出了个和珅,估计即便是现如今再过个千把年,这名字大众也是耳熟能详。

和康熙一样,乾隆自然也知道朝中腐败,否则那么多“孝敬”钱都哪儿来的呢,总不可能是工资吧,“实习”皇帝嘉庆曾经提过合理化建议,这根本就是变相给民间增加负担,但乾隆根本不当回事,三大节的供奉是决不能少的。

为什么说乾隆是综合体呢?脾气方面,乾隆比雍正还暴躁,下手方面比雍正更狠辣,雍正帝好歹有个顺毛的时候,乾隆自从富察皇后死后,基本上脾气就好过,并且直接对执政风格产生了影响,一次葬礼百余朝堂大员遭殃,阿克敦都险些“伏法”。

综合比较,作用最大的还是雍正帝,接了个看似繁华内如败絮的烂摊子,牺牲了自己几乎所有的休闲时间,十几年如一日为大清打拼,改土归流、废除贱籍、摊丁入亩、整顿财政、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整饬吏治、密折制度、秘密立储等等,这都是他亲政的成果,如果没有他留下的底子,乾隆是没钱实现“十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