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的文科状元是两名女生!第一位是来自淮阴中学的白湘菱同学,高考裸分是430分,但选修科目的历史成绩为B+!另一位是来自宿迁中学的王雅迪同学,裸分429分,语文169,数学146,英语114,历史政治双A+。历史政治双A+已经被清北“预定”,而另外一个却无缘清北。

于是有人质疑了,清华到底是要专才还是全才?

也许有人说这个白湘菱同学也谈不上某一方面非常突出,也谈不上专才。但清华是拒绝过专才的,陈丹青就讲过:他有一年招收的学生,美术天分很高,但英语差了几分,他非常想要那个学生,但清华就是不行。目前的清华是不会因为少一分而破格录取一个学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唯分数为第一的录取政策导致了当今社会出不了大师。

第一:我们看看以前的清华破格录取了多少大师级的人物,现在的清华呢?

清北作为两名百年名校,历史上都有过录取专才的例子,下面我列举几个:

1、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吴晗从小就喜欢文史,便报考了北大,可是吴晗数学却考了零分,于是吴晗与北大失之交臂,然而戏剧的一幕出现了,一转身竟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家。

2、文学巨匠钱钟书,十分热爱文史,结果数学仅考了15分,仍然与北大无缘,可后来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他。

3、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数学考了零分,而语文满分100分,却考了98分,因成绩突出,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

4、作家蒋方舟,七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16岁已是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2008年,18岁的蒋方舟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

5、陈丹青,1978年,英语零分,专业课第一名,被中央美术学院破格录取。

看看以上这些人的成就,是不是比很多人都厉害呢?

实际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他们偏科,但却无缘大学。比如作家韩寒,虽然是自己退学的,但也说明对学校制度的绝望;还有台湾作家三毛琼瑶,当年数学都是很差,但也不耽误她们成为影响很大的作家。

第二:当今社会少了大师,就是因为每个孩子都不敢偏科。

实际真正的大师级人物都是有点与众不同的,也都是有点偏科的。但现行的教育制度,哪个孩子敢偏科呀!偏科你可能连高中都没机会上。

我教过的一个孩子,数学非常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奥数题全部是自学。但英语极差,总是二三十分。为了升学,后来家长就硬逼着让孩子把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补习英语上,英语最后确实上来了,但数学却慢慢落后了,至少没以前那么好了。

孩子也说了,我整天都在学英语,根本就没时间好好学数学。

我想可能就是这种考试制度泯灭了孩子的天分,本来数学是极有天分的,但也被家长和学校给抹杀了。

第三:一味追求全才教育,实际上仍然是一场智力比拼游戏,也导致了近代出不了大师。

2005年7月,病榻上的钱学森先生,曾向温家宝总理感叹:“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钱老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了,但是他的话却让无数人深思。

现在学校的育人模式,一味追求高分数,全国都在比拼高考状元,都在比拼高考所取得的成绩时,实际上已经将高考演变成了一场十足的智力比拼游戏。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就算有点天赋,也早已被抹杀了。那些偏科的学生,可能连高中都挤不进去,怎么可能进入大学呢?

第四:我们再看看当年的西南联大是怎么唯才是举的?

西南联大,这所大学有多牛,仅用8年的时间,就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171位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超过之前清华北大和南开三十年的总和。

这所学校为什么这么牛?我们看看人家是怎么唯才是举的?

沈从文:36岁被西南联大聘请为教授。他当年小学没毕业,没任何学术著作,他只是一名作家。

钱钟书:经常在公共场合批评西南联大,为人极为高傲,但28岁也被西南联大聘请为教授

华罗庚:之前是一个中学的会计,因为发表一篇论文被清华看上,之后28岁,被西南联大聘请为教授。

我们现在的大学,能做到这么不拘一格用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无缘清华的同学可能不具备专才的特质。但这种唯分数论的录取方式,是不可能出现什么大师的。就算这个孩子有点某方面的天赋,清华也不一定会录取她。

近代社会我们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我们的教育条件好了,教学环境改善了,受教育者多了,为什么不能像西南联大那样出一批批的大师级人物呢?

原因在哪?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