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333家。贷款余额8841亿元,上半年减少249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我国从2005年开始小贷公司试点,随着2008年《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小贷公司迅速发展、不断壮大,长期活跃在民间融资一线。

2015年被视为是小贷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小贷行业快速增长,短短4年间,小贷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于2015年三季度达到顶峰,贷款余额也从不足2000亿元扩张至9000亿元。但随着部分地方对牌照监管的收紧,小贷公司数量开始下降,但贷款余额却在波动中上升。近年来,小贷公司缺陷入了数量与贷款余额双下降的境地。

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数量逐年下降,且有加速减少的趋势。2017年末至2019年末,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减少了一千家。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551家。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33家。而2017年末这一数据为8551家,2016年末,为8673家。分区域看,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最多的前三大地区依次为:江苏省564家、辽宁省480家、广东省449家。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家数的减少,其贷款余额也在逐年萎缩。截至2019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9109亿元,全年减少436亿元;截至2018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9550亿元,全年减少19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服务三农、将资金引入欠发达地区,是监管推动小贷公司试点的政策本心。但不准跨区域经营、融资杠杆率低且一般为不超过1.5倍,已经成为了小贷公司身上的两道“枷锁”。再加上近年来助贷的挤压,小贷公司的生存空间在不断压缩。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支持小微企业,部分地区放宽了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限制,广东、重庆、山东、深圳等地明确对小贷公司阶段性放宽融资杠杆、拓宽融资渠道、扩张展业区域等。

如广东明确适度放宽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小贷公司,融资余额可放宽至不超过净资产的5倍,单户贷款余额上限上调为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且不超过1000万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5倍融资杠杆较为少见,有利于小贷公司做大规模,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但也有观点认为,对于小贷公司的发展来说,阶段性的政策确实是利好,但其持续性可能有限,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冲击,行业萎缩的状态可能难以从根本上扭转。

从去年底至今,小贷公司股权屡遭抛售:2月10日,蓬莱市鑫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30%股权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转让底价887.32万元。2月26日,东方资管旗下东方邦信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开转让其持有的对其持有的天津邦信小额等19家小贷公司的股权。其中多家公司出现亏损,如天津邦信小贷2019年、2018年的的净利润分别为 -4042万元和 -3565万元;石家庄邦信小贷的2019年净利润为347万元,2018年的净利润为 -171万元;深圳邦信小贷2019净利润为-302万元,2018年的净利润为-3006万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受到疫情影响,小贷公司资产质量下降,导致其获客难、风控难、筹资难,产生连锁反应,部分实力较弱的机构因此陷入经营困境。随着企业复产复工、现金流状况改善,小贷公司面临的经营困境也在逐步缓解中。在此背景下,政策层面的扶持政策能有效帮助小贷公司更好地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