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江南,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说起江南,你想到的是那里的黑瓦白墙,小桥流水;或是操着吴侬软语,如水一般温柔的江南女子?

笔者第一次去江南地区,还是在高中放假,和发小一起出去玩。说实话,当时的江南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毕竟年纪还小,有很多东西还不懂得应该怎样去欣赏。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动乱频仍,曾经发展落后,甚至是被视为蛮夷之地的江南逐渐的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政权中新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乃至于政治中心。

从此,江南水乡的魅力,才慢慢的被北方世人所知,成为当时许多人追求和迷恋的对象。

隋炀帝下江南,想必也是因为江南有一些特性,是他无论如何割舍不下的吧。

到了唐代,文人中对江南的向往更盛。前有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后有韦庄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后者虽然带着自己的抒情,但无论如何,“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景还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其诗境】

今天,我们就来讲白居易与江南之间的故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名句虽然为人所熟知,但是说到对诗词背后深入的了解,应该是很少的。

白居易年轻的时候,曾经三次到过江南,对于江南的景色可谓是恋恋不忘,记忆非常之深刻,才有了这一组词,记忆中好像了解过《忆江南》词共有三首,但是也一直没有关心过后两首,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这组词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还是根据刘禹锡的唱和词推断出来的,刘禹锡作《忆江南》词数首,在小序中写道

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因刘禹锡的词作于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所以推断白居易的作品也在差不多的时间完成。

【经典原文】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条分缕析】

这三首词,可以看第一首为总领,二三首则分别从不同的江南生活侧面加以丰富和具体。这种关系我们看前三个字就可以明白,第一首为“江南好”,概括性强;二三首则为“江南忆”,说明是作者的记忆。

先看第一首,开篇说江南好,我曾经对那里的风景特别熟悉。一个是引起读者兴趣,江南为什么好呢?一个则是交个底儿,我去过那里,你们相信我说的,也落实了后边两首的“忆”字。

后边就开始具体描述好在哪里,选择了春江作为对象。不得不说这个选择做的很好,没有从一般印象中的江南花鸟人物起笔,而是用了大江与江花,刚柔并济,提高了词的格调。

太阳出来,江花映照的比火焰还要红浓;春天到来,江水之绿胜过作染料的蓝草,这样的美景,让我如何能不思念江南?

两句之中,既有相同色系的相互映衬,又有不同色系之间的强烈对比,可谓精彩至极。

下面看二三首,第二首写杭州,住在寺庙中,晚上趁着月色去寻桂子;还曾在最舒服的位置看过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什么时候能够重游,再次体验那段美好时光?

第三首写吴宫,写到了酒和美人,文人最经典的两种享受。吴酒一杯,吴娃双舞,终有一天我们能够重逢。

整组词的立意连贯,各篇之间既独立成章,又有着分割不断的联系。

【顾无说】

你看,白居易也不是写不出立意美,词句美的诗词,他也是一个看尽了世间繁华的人。这样一个人,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提倡新乐府,要从民歌中,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找灵感,找素材,选择了用平实通俗的语言来写诗词文章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就是白居易给出的回答,我们写文章,是为了对时事有帮助而写,我们写诗歌,是因为实事而写。这一点,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