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7月21日,经过四天的马拉松式谈判,欧盟各国达成了7500亿欧元的疫后复苏基金计划,这意味欧盟将开始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救助计划。按照计划规定,这复苏基金将向成员国无偿发放3900亿欧元的救助金另外3600亿欧元将作为低息贷款帮助成员国疫后重建。这对经济处在衰退阶段、且前景黯淡的欧盟来说无疑是重大好消息。

在经历近3个月的经济停摆后,欧洲各国从5月份开始逐步“解封”,允许社会复工复产,但由于经济重启过程存在漏洞、以及部分民众轻视防疫等因素,包括法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等欧洲多国最近都出现疫情抬头的现象,这促使各国纷纷出台应对措施,比如奥地利、爱尔兰、法国等国均要求民众在特定场合下必须佩戴口罩。

虽然欧盟经济逐步实现重启,但经济停摆过久、疫情反复还是给欧盟的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在达成复苏基金前,欧盟委员会刚更新最新的经济报告,对欧元区的经济预期进行下调,称欧盟和欧元区经济2020年将分别萎缩8.3%和8.7%德国更是坦言,欧盟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很多人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为了推动经济复苏,欧盟内以德法为主的经济大国率先联合发起了复苏基金计划,但计划获得通过并不容易。以荷兰、芬兰等国为代表的“节俭五国”明确反对无偿拨款的援助形式,认为这是“富国出资支援穷国”的项目,是欧盟为财政状况欠佳的国家集体买单。这一主要分歧使得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两天结束的峰会在争论下持续到四天四夜才最终达成复苏基金计划。

不难看出,欧盟能达成大规模经济救援计划实属不易。对此,法国高度评价“这为历史性的一刻”;德国表示这展现欧盟的团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欧洲在如何应对危机上给出了强有力的回应。显然,该计划不只是帮助恢复经济那么简单,对欧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与欧盟经济联系密切,欧盟已连续15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推出这项刺激计划中国有何影响也同样值得思考。

一、德国一反常态,复苏基金或给欧盟带来两大利好

受英国“脱欧”以及应对难民危机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多个欧盟成员国内部都出现对欧盟的存在产生怀疑的声音,这些声音使得欧盟近来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在通过复苏基金计划之前,德国和荷兰都认为欧盟内部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很难在经济刺激计划上达成共识。

对于西班牙、意大利等财政状况较差的南欧国家,欧盟内部的“节俭”国家和德国向来都不支持对它们提供无条件经济援助或者财政支持,尤其是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这种反对的声音还越来越突出,欧盟内部分化的趋势加速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这次疫情危机下,包括德国在内的北欧国家一反常态。德国主动打破一贯奉行紧缩财政的主张,提议由欧盟共同筹集资金,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提供赠款这也展现了德国难有的大国担当,同时北欧国家也相应做出妥协,这有利于欧盟内部重新走向团结、提高欧盟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从7月1日开始,德国开始担任为期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承诺将让欧洲团结和强大起来,如今最为棘手的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无疑为欧盟迈向团结创造了良好的开局,有利于欧盟的长期稳定。

借此契机,欧盟还可能提升在全球的竞争力。在新冠疫情下,许多欧洲国家都逐渐意识到供应链完整的重要性,并开始修复和重建域内价值链和供应链,比如促进医用防护、原料药等行业的回归。同时,欧盟希望在数字产业、绿色产业等领域起到国际主导作用,意图通过在相关重点项目上的资金投入,引导欧盟各国经济向数字化和绿色发展转型,而这些战略意图的实现都离不开复苏基金的支持。

根据复苏基金计划的规定,流向成员国的赠款和贷款都必须用于欧盟优先发展和投资的产业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复苏基金计划将提升欧盟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减少对外依赖,从而提高欧盟内部的凝聚力。

二、欧盟力推复苏基金,对中国有何意义

中欧互为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文章开头提到过,欧盟已连续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如今欧盟通过史上最大的经济复苏基金,毫无疑问也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商机和利好。

首先,由于复工复产顺利推进,中国经济重回增长,第二季度GDP实现3.2%的增长,经济整体处在回升期。而复苏基金将有助于欧盟经济恢复,进而推动与中国在贸易、投资往来的合作恢复,这对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贸易恢复是个利好。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后,连接中欧的“中欧班列”等陆路运输通道展现出强大活力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统计,“中欧班列”疫情期间开行数量逆势增长。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其中6月份开行1169列,再创历史新高。

其次,欧盟开拓和加大在新领域的投资,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机遇。比如,德国希望借助复苏基金的拨款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尤其是实现电动电池的本土化生产,而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上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内相关企业可以借助德国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前往投资。另外,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都希望加大对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投资,这对拥有优势的中企而言也是商机。

除了新兴行业,疫情后,中东欧国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也将给中国企业大量机会。比如,最近中国电建所属公司与波兰公司携手组成的联营体就中标了铁路修复项目,这还是中国企业第一次通过竞标在欧盟市场签约的现汇铁路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机遇与风险并存,欧盟复苏面临4大挑战

欧盟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走出困境、新兴产业成长、以及整体经济加速重启都将带来帮助,但复苏基金的实质是欧盟在向市场借钱,以短期帮助各成员国。如果成员国只依赖复苏基金的帮助,那么对冲经济下行的效果预计将有限,长期来说想重振经济也将非常困难。更何况,欧盟在推行复苏基金计划的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潜在挑战和风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信心恢复不足

欧盟经济要想恢复,关键要靠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恢复。在疫情冲击实体经济下,欧盟许多企业被迫裁员或者宣布倒闭,这不仅造成大量人员失业,还持续影响市场消费信心的恢复。据英媒的报道,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欧盟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5,不仅低于6月的-14.7,还低于经济学家预估的-12。

由于欧盟将经济预期进一步大幅下调,消费者可能进一步减少开支,企业也可能减少投资,这些都将对经济的恢复非常不利,而这并非欧盟救助市场、单方面加大投资就能解决。

如果后期欧盟援助市场力度下降,那么失业率攀升、企业生存压力增大还会出现,而还很可能进一步破坏经济复苏,这也意味着欧盟可能需要尽早达成更宏大的经济复苏计划,而不仅是当前纯粹的资金支持。

(2)欧洲主权债务风险

欧盟多国债务负担过大很可能严重制约欧盟经济复苏。自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一直没有摆脱主权债务风险。据BIS统计,希腊、意大利、葡萄牙等国政府杠杆率远超过欧元区的平均水平水平(84%),其中2019年希腊政府的杠杆率一度高达180%。同时,这些国家还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根据欧盟5月的预测,2020年意大利、西班牙的赤字率将分别达到11.1%、10.1%,排在欧盟内第一和第二。

为了拯救经济,早已负债累累的欧洲国家进一步扩张债务,很可能导致债务风险再度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权风险较高,欧洲国家的债权人主要是本国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银行持有本国主权债券占到全部主权债券的50%以上。这意味着一旦欧洲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波及其他国家,还将传导至银行体系,给经济带来更大的危机。

(3)英国“脱欧”拖累经济

英国“脱欧”将持续对欧盟的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作为欧洲经济强国,英国是欧盟的第二大净贡献国,其退出将导致欧盟预算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影响欧盟发挥经济职能。另外,英国对欧盟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英国GDP占欧盟的17.56%,英国对欧盟对外出口的贡献达11.6%,因此英国“脱欧”将不可避免对欧盟的经济产生明显冲击。

过去,英国在欧盟内扮演倡导自由贸易的角色,比如英国一向支持欧盟与美国、日本之间达成贸易投资协定,而失去了英国,欧盟的自由贸易进度很可能放缓,甚至趋向贸易保护。长期来说,在英国“脱欧”后,欧盟还将面临劳动力市场波动、金融监管复杂化、产业链调整等一系列发展问题。根据英媒的最新报道,7月23日,英国与欧盟结束新一轮自贸协定谈判,但未能取得明显进展,“无协议脱欧”很可能成为双方不得不面对的一种坏结果。

(4)外部风险剧增

外部风险增加经济复苏的难度,同样值得欧盟警惕。受疫情的影响,全球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出现了快速且深度收缩。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截至北京时间7月25日19时,国外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28.5万例,创下新记录。在全球疫情还在持续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不确定。而欧盟经济高度国际化,也将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

欧盟面对的外部风险还来自美国。6月底,美国宣布将对欧盟出口的31亿美元商品加收费用,再加上欧洲国家正在推进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税”行动,这些可能会升级美国与欧洲的经济矛盾,引发新一轮较量,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经济损失,尤其在经济下行的节点下,双方承担代价更大。

总的来说,欧盟通过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财政支出计划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共同的危机面前,各国摒弃偏见、达成共识,这不仅将修复市场信心,还将推动欧盟经济向绿色、数字化转型,也对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欧盟来说,这也是一个良好的合作开端,构筑了欧盟共同的财政和信用基础,意味着欧盟能够独立担当财政上的责任。但回到刺激经济层面来说,鉴于欧盟面临全球需求下滑、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难题,财政支出计划给经济带来的复苏效果仍然不确定,甚至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