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1、智能手机的开创者乔布斯,在一次记者采访时透露,他在家里严格限制孩子使用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光是乔布斯,那些著名的企业家,那些手机软件的开发者,他们同样会严格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因为他们知道那些产品背后的底层逻辑,更了解它们的巨大威力。

2、目前,几乎所有流行的手机软件、手机游戏背后都采用的是让用户“上瘾”的机制,并且它们背后是一系列心理学家、算法工程师在不断地研究,怎么才能让我们停不下来,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他们的APP上。

3、人必须活在关系里,而不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逃避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失控,与不确定性,而在手机上自由切换,控制感。但是你也看出来了,我们只不过是跳入了一个别人设计好的圈套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玩手机,玩手机时体验到快感,没有手机,手机不在身旁就感到焦虑不安,这已经属于手机上瘾,被手机控制的状态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无休无止的玩手机,沉溺于手机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改变手机上瘾行为,就需要看见它的逻辑和机制,看见它的心理反应体系,做一些干扰或切断,最终还我们以自由之身。

因为在强大的手机上瘾机制背后,是一系列严谨的心理反应,你无法抵抗才是正常的,所以你也不要怪怨自己,意志力不强,自控力弱。

简单的描述,就是手机内容刺激你的大脑神经中枢,使得神经中枢产生多巴胺,而多巴胺使你产生愉悦的感受。

当你的大脑感受过一次愉悦之后,就会留下记忆,于是当你产生负面情绪,例如,寂寞、焦虑、抑郁等时,你的大脑会首先想到用玩手机来增加多巴胺,解除负面情绪。

于是你将又一次体验到玩手机时产生的愉悦,这种记忆被再一次加深。

随着一次次的加深,大脑对多巴胺的需求一次次增大,于是外显的行为就是你玩手机的频率、时间一次次增多,最后完全被手机控制,只要不玩手机就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为了应对这种负面情绪,你就只能回到玩手机的轨道上来。这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那么改变的方法就是阻止这个怪圈的运转,下面提供几种建议:

1、负面情绪出现,比如心里感到焦虑、空虚时,不要玩手机,而是去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同样会使得机体分泌多巴胺,这会消解你的负面情绪。

2、控制环境,有规律、有节制的使用手机,不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不要高估了你的意志力、自控力。你要知道有成千上万的心理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推动着你手机上瘾,他们要做的就是让你把更多的时间投入进去,让你多多的停留在他们的APP上。

所以你不要与他们正面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与手机保持相对的距离,比如,晚上就把手机放到客厅,放在距离自己较远的地方,当然具体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进行设定。

3、把自己置身在现实关系里,人必须活在关系里,而不能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逃避自己在现实世界的失控,与不确定性,而选择在手机上自由切换,找控制感。但是你也看出来了,我们只不过是跳入了一个别人设计好的圈套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要多与人交流,多在现实层面建立关系,关系多了,你的自我才会变得丰富起来。

因为除了上瘾机制之外,个体的心理素质也是导致一个人对玩手机痴迷的重要原因。

比如一些兴趣爱好单一,不喜欢社交,比较宅的人,可能更加喜欢玩手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外在的世界会感受到失控。

他们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回避各种不确定性,而手机上的各种软件自己可以随意切换,在手机上可以获得十足的掌控感。

所以在你看了今天的文章之后,你在认知层面会有一些认识,手机上的各种软件背后是算法的成瘾机制,你要明白和警惕。

其次要丰富自己的关系,多体验新鲜事物,多和现实中的人互动,跟真实的人和事打交道是可以丰富心灵的,相反沉溺于手机,很容易让一个人掉进抑郁和焦虑的负面情绪中。

然后他又会想着玩会手机,让自己变得兴奋一点,把自己从负面的情绪中解救出来,这就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好了,以上就是

关于玩手机上瘾的一些心理学论述,希望可以给你带来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