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比如说出身卑微却能官拜大将军的卫青和战功赫赫却总差了点运气未能封侯的李广。还有就是,年少一战成名却英年早逝疑点繁多的天才将领霍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去病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用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多次出征匈奴均大获全胜。辉煌的战绩也让霍去病得到了迅速晋升,名声大噪,声望直逼大将军卫青。

公元前121年,匈奴扰乱边境,卫青派兵出征,其中就带有霍去病。由于游牧部落实力比较分散,卫青决定采用兵分六路的策略分别出击。当时的霍去病才十七岁,自领八百精兵就上了路。

后来其他各路人马都已经归营,虽然全部都所获不多,但己方的损伤倒也很小,算是无功无过吧。此时,只有霍去病尚未回来。卫青则担心霍去病年少经验不足,会出现危险。

最后霍去病还是平安地回来了,众人只见他手中提溜着一个头颅。定睛一看,那个头竟然是匈奴单于的祖父。不仅如此,霍去病还俘虏了匈奴高官和单于季父,杀敌两千。此乃霍去病的首战,便被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在十九岁时,再次出征匈奴。这次依然和公孙敖各自领兵,分头行事。不料,公孙敖却迷了路,没有能准时按照约定与霍去病汇合。霍去病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没等到公孙敖,便立即决定继续孤军深入匈奴腹地,正好碰上了匈奴的主力之一。

这次杀敌四万,俘虏匈奴王爷大臣等百余人,匈奴浑邪王带部归降于汉朝,相当于直接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霍去病的威名传遍了整个匈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武帝曾经想要专门为霍去病建造一座府邸,以奖励其在对战匈奴中卓越的贡献。不想却被霍去病一口回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可见霍去病虽年轻,思想却老道。不为功名利禄遮望眼,一心只想报效国家。

但是,就是这样不慕名利的霍去病却对部下严格到了苛刻的地步。原来是汉武帝赏赐了许多优质肉让霍去病在出征匈奴的路上吃。可是等到回程的时候,霍去病宁愿放任肉坏掉,也不肯分给饥饿的士兵们吃。

这件事的描述是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上的。司马迁的史学观是十分优秀的,能被他写于《史记》中的事那肯定是有一定依据的,不可能是胡编乱造的。

但这事中霍去病的行为又非常的不合理。霍去病如今已经化作黄土了,自然不可能有人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有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说霍去病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御赐的东西是绝对不能转赠他人的。汉武帝将肉赐给霍去病,那就只能霍去病去享用这些御赐的肉。要是有别人享用了,那霍去病和这个别人都是要被治大不敬之罪。所以,虽然不分肉看似不近人情,也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另一方面是历来领兵之人是最受皇帝忌惮的,若是霍去病在军中威望比皇帝还高,导致士兵感念霍去病而不感念皇帝,那对霍去病来说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功高震主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没好下场。

皇帝对于有能力但也有缺陷的人当然是比较放心的,能力可以用之彰显其威力,缺陷则可以使其任由自己拿捏。所以,暴露缺陷,也不失为一种自保的聪明做法。

在霍去病死后多年,巫蛊案一出,卫氏满门全遭诛杀,但霍氏却能保得安然无恙,甚至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还得到重用。在汉武帝临终之际给幼子安排的托孤之臣正是霍光。

由此可见,霍去病不分肉之举反而取得了皇帝的信任,使得皇帝对其不起疑心,还将这点福泽到了霍去病家人身上。这真的是一种大智慧啊。如此天才,却英年早逝,也实在是可惜。

另外还有些人说会不会是司马迁故意黑霍去病的?小编觉得不太可能,司马迁虽然对霍去病无好感,但也犯不着去黑霍去病,毕竟霍去病的战功是实打实的,司马迁自己心里也清楚。